close
「有的人就是可以騎著大賣場車去中橫南橫的啊......」某位騎單車的陽光女孩這樣說,或許其中有什麼令人振奮的因子在腦中發作了吧。隔了幾天後,我才終於騎著我「大賣場車」去嚮往已久的台北河濱自行車道,從自來水廠直抵淡水。

騎腳踏車時無法像走路一樣處處皆可拍,留下許多紀念碑似的相片;只是一股腦的往前騎,撞上風、看著路邊的風景游過,無法用照片捕捉,因為那包含著:路面的顛簸震動、溫度的改變、陰影和陽光的變化,當然還有飛快的騎士呼嘯而過,在我眼前展覽整套專業的腳踏車配件。

不是一個地點而是一種過程。
你去哪呢?
經過了古亭喔忠正喔大稻埕還有哪裡哪裡關渡淡水呢!但是都沒有去。一直在移動著,彷彿哪兒也沒有「去」,只是在經過經過,所有的經過連在一起,變成一個具體的地點。河濱的自行車道。



希望有天全國都有個車道,不只可以上自行車,還有輪椅、嬰兒車、還有種種汽車摩拖車以外的交通工具。(對了,曾有某天我瘋起購物車,想要推著購物車旅行,改變一下消費用工具的功能)。

我這次看到自行車道非常熱鬧,家庭式的出遊、飛快的腳踏車強者、踩協力車的情侶檔都有。畏懼街道亂象的我,其實還滿喜歡這個自行車紅起來的現象,感覺平民多了,可以看到週遭的風景、可以體驗何謂緩慢步調(要快也可以)、然後可以和來車騎手微笑,和旁邊的夥伴大吼聊天。

還有和走路很像的一種精神:只要有腳就可以到。體力這種東西不用錢,只要時間還有心,土土的、笨笨的,你就會到所有可以到的地方(似的)。還可以減少污染量。

不過,剛好在看《走路的歷史》,讓我重新思考這種「心想事成一路順風」的精神。她提到在從前女性不可以在街上遊蕩,否則被逮捕,或女性不是隨心所欲要去哪就去哪的,「性」則是這些禁忌的原因:她的性、害怕被強暴讓她不出戶;她的性、作為展示品游動太過挑逗,容易引發問題。並說女人愛逛街,其實是因為可以 "legitimized their presence by shopping--proving they were not for purchase by purchasing"(p.237)

扯遠了。


淡水星巴克。
去什麼鬼連鎖沒眼淚的跨國企業啊。但是這間店實在對我有很多的私人回憶,因此騎到淡水時又晃進來了。我坐在角落,讓疲倦的雙肩垂下。那天的水面很高快要漲出來的樣子,我喝著沒有咖啡味的拿鐵,等著太陽小些,回程。

回去時騎錯路了,公館到淡水只有一條路,但回來不知道為什麼會騎錯?沿途問的車友人都很詳細的指引,彷彿這些車道在自己的掌紋上。真希望有天我也會那樣的熟悉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