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影像社會學 」?
影像社會學的時候老師這樣問:「為什麼,我們說這是個影像的世界?」
先保留問題。說到攝影,其實和社會學是同一時代的產物,有著一樣的信念背景。因此影像和社會學,還真有很大的相關。

「照相機發明於1839年,而孔德在此不久前,才剛完成他的《實證哲學教程》,實證主義、照像機、即社會學因此可說是一同誕生長大的。三者的共通性在於,全都信奉科學家與專家能夠記錄可被觀察,且可被計量的事實。」《另一種影像敘事》,p.103


《另一種影像敘事》,文字好美。

另外一手,我看到我在讀的indexing and abstracting in theory and practice(Lancaster,2003),其中說到「索引」的困難。「索引」是要濃縮一個東西、可以從小見大,但是這個動作,便牽涉到人對於意義的解讀,使得索引本身和人的多樣息息相關。像每個人讀同一本書,會做出不同的摘要,我們說一件事情「關於什麼」,並不表示這事情就是「關於什麼」。那麼,到底我們怎樣彼此知道,紅燈〈可以被視為一種索引〉就是表示停下來、闖過去會出車禍、會被開罰單的......?

難。意義之後,還會有更多的意義。於是Mai(2000)說:
If one focuses solely on the representation aspect and ignores future users, one might risk representing documents in a way that would be of no use for the users.
對一段文字內容做索引、關鍵字、種種的描述,似乎太脆弱,不足以撐起意義的快速繁殖。

結果在《另》這本書中,看到彷彿談論上面情況的簡短眉批:「事實(fact)和資訊(information)本身並不構成意義」它在講「照片」是種資訊式的瞬間,但是「意義」要由人去賦予;照片是斷裂的,人的意義感,來自於為它加上前後故事,擴充它的時間。


                           前後的時間   ←      照片的瞬間  和 →   前後的時間
                           可能的故事   ←      索引的意義  和→    可能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