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摘與前言

「空間」聽起來很中立,但它不是。本書從空間象徵、談到「家」的意象、直到公共空間和建築,無非不在擦亮我們的眼睛,讓我們戴上批判的眼鏡,看見生活每個制度、每個領域,無處不「性別」〈或其他種種差異 / 不平等〉。「空間是社會的建構…語言和空間的使用都助長了某些群體之配其它人的權力,並延續了人類的不平等。」(p7)

可看見的、可感受到的、以及身在其中的一切,都是社會關係的反應,也是社會關係的一環。這麼說的意思是,空間並不是一個空空的舞廳,等著人們來開始跳舞、遊戲。空間本身有自己的力量與規範,舞廳的形式與氣氛必定影響你如何跳舞,跟誰跳舞。一個社會「空間」會讓你在那裡不能做什麼、或是讓你必須做什麼,甚至怎麼做、怎麼感受。

面對這個有著自主力量的「空間」,我們可以問著兩件事情:一、這個空間怎麼出現的?二、這個空間在維持、創造什麼?〈這是曾嬿芬老師在空間的社會學分析的課堂中所說的方法〉比如說本書的觀點認為,〈一〉許多空間是男造(Man-Made)的,男性掌握了創造、詮釋空間的社會系統,並且〈二〉這些空間加強了男女的不平等,比如說「家」或房屋的設計,男性擁有私人空間,而女人穿梭於廚房和洗衣間。我想,用這兩個問題去質問一個空間,是面對空間的一個好方法。

方才說「家」或房屋的設計是男性中心的,是否太西方中心了呢?本書許多例子不可避免的取自於西方經驗,的確有西方中心之嫌,但我仍認為這並無礙於它的批判力。中立的立場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見自己的立場,葛蘭西在《獄中札記》中有一句話很貼切:「批判論證的起始點便是意識到個人真正是甚麼,而這種「知道你自己」(knowing thyself)是歷史過程的產物,它有無限的軌跡存放在你身上,但卻沒有留下任何的目錄……因此,在最初就絕對需要去編纂這樣的一種目錄。」 書中也這樣寫到:「直到我們知道了我們在哪裡,我們才能理解我們是誰」(p16)。

要以本書概念談資訊科技,我想其女性主義的精神應該被放在焦點。對我而言,女性主義是不斷有機成長、自我修正且具有活力的理論,也是最富有行動力的理論,它不只如字面上看來的關心「女性/性別」的不平等,也聯合種族、階級等種種弱勢,試圖改變不合理的權力分配與社會建構,為我們帶來對社會不同的想像。我們可以用這樣的精神去看資訊科技,看資訊科技是否造成了甚麼不平等,還是複製了甚麼樣的不平等?資訊科技本身的「軌跡」是甚麼?我最喜歡本書在開頭所說的一句話:「這本書現給所有那些勇於想像一個和平世界的人,在其中,差異真正得到贊揚,一切生物都很重要。」以女性主義看資訊科技的立場應當是如此:是反省的、檢討權力差異的、重新拿回定義與詮釋的權力的想像與實踐。

零星的雜想之一:"IT" perspective?

我先承認自己實在不了解「資訊科技」,也想要問,到底甚麼是資訊科技?是「誰」的資訊科技?對勞工而言,資訊科技是甚麼?對農民來說,資訊科技是什麼?對我的爸媽那一輩來說,資訊科技又是什麼?每個人有不同對資訊科技的了解和定義,這些也影響到人們和資訊科技互動的方式。在這裡我只能用我粗淺的認識來討論資訊科技,這是我的位置。

在Google上打入「資訊科技」關鍵字,出現的大概都是電腦與網路的圖像。是的,關於「資訊科技」在我心裡的圖像,大概也就是那些商業化廣告中的3C商品吧。我覺得資訊科技的定義,似乎太以物質為中心了〈當然有可能是「科技」這兩個字本身就很以物質為中心〉資訊科技有促進溝通和傳遞訊息的功能,不過還有許多改變溝通與傳遞訊息的方式,不會被視為「資訊科技」的。比如說想要促成教學的成效,可以用「資訊科技」方法,大量購置教室中的電腦及多媒體設備;也可以用「非資訊科技」的方法,比如說改善師生的溝通關係,教室的座位排列等。我當然不認為這兩者有任何的衝突,但是我所感受到的是,當今「資訊科技」常被擺在第一位,被認為是頭等重要的建設,可以分配到最多的資源;而其它關於資訊〈但非物質科技〉的領域,可能就會被草草帶過。

資訊科技這個詞的定義本身,由於含有「科技」,就已經有專業、科學、物質取向,並且很性別(gendered)的意涵了。科技並非中性的,柯望(Cowan)明白點出技術物與相關知識要是與女性連結,就不容易被視為知識。「潛水艇、摩天大樓與機車,很容易為主流社會當成科技,奶瓶、胸罩與熨斗就未必是。」[1]在一個促進女性參與資訊科技的網站CWIT[2],則認為電腦、資訊科學專業裡的女性人數比率非常低,如果沒有平等使用資訊科技的能力,那麼女性也將沒有能力形塑未來的資訊世界。我也觀察到,在ptt數位生活電腦群組版上,常常會有文章寫著「我是女生」、或「要給女生用的電腦」等說法,彷彿其它的分類並不太重要,在科技世界裡,「性別」是一個可以衡量使用者位置的重要指標。

[1] 成令方、吳嘉苓。<科技的性別政治>。《婦研縱橫》712004),26-34
[2] http://www.umbc.edu/cwit/rationale.html

我認為這個詞彙已經帶有一種優勢的意涵了。它規範性的象徵了未來與進步,但也挾著一種你不能不要的壓力。對於這種有著過於物質、過於「光明」的意涵的詞彙,我想我們要做的是賦與它新的意義。我們如果一提到資訊科技,就認為甚麼「就是資訊科技」甚麼不是,那麼這絕對是一種損失也是自我劃界的行為;如果我們一提到資訊科技就想到美好生活,那麼這絕對是一種迷思。資訊科技就如同書中的建築一樣,它反映著社會關係,它也必須要有含括社會關係的定義:否則我們就會看到更多的電腦被送到偏遠山區,打著要降低資訊落差的旗幟,而結果是沒有人會去維護、教學、管理……電腦變成只是裝著資訊科技美夢的幻想殼子而已。

考慮資訊科技的時候,考慮人。連結資訊科技和人的關係。把「科技」放在人裡面,並且告訴我是哪些人,是怎麼被放進去的〈並且隨時記得update〉。

零星的雜想之二:空間和虛擬〈?〉空間

用有限的想像力談資訊科技,很自然我就想談網路。很多人對於網路空間、虛擬空間有很大的企盼,因為身分並不是單一的,性別也可以是流動的。不過關於網路空間的「空間」,我還沒有甚麼太多的想法可以回應,目前一直在想的問題是:「網路空間」和「空間」最大的差異在哪。

沒有答案,不過倒是認為,這個網路空間和真實世界有一些些關連,網路上並沒有真正的變成一個沒有權力遊戲、沒有身分限制、自由民主開放、眾聲喧嘩的烏托邦。在具體世界裡擁有的權力,在虛擬空間中仍扮演重要的角色。

比如說,網路上哪一種語言最多?於是哪一種觀點最多?什麼人有空上網?什麼人可以上網?網路這個需要基本物質配備的活動,先排除了一些人;然後上網所需要的時間與技術,又排除了一些人,網路上的行動者並不是均質的。

又比如說對岸對網路的控制與監控;成人要「保護」小孩在server上裝的filter等等,具體權力都的確在虛擬空間中作用,雖然可能這個網路空間真的有所不同:它比較難進行消息的封鎖與獨裁,不過不能否認,霸權還是存在。

網路雖然號稱什麼資訊都有,不過資訊取用的動作,仍然不可能脫離真實社會關係而存在。我在台北,在網路上看五花八門的活動時,我會點入的只有活動地點發生在台北的;小孩子上網,很少真正去進行學習的活動,雖然網路號稱可以讓大家有自主學習的機會。如果沒有引導、沒有社會關係支持,資訊是不會自動流入、自動發生作用的。當然我也必須要先質疑自己對「真實世界」和「虛擬空間」的分類極有可能是錯誤的,根本沒有甚麼真實虛擬,網路空間也是真實世界的一部分啊。

新媒體與社會運動

但是,新的資訊科技不只承載、複製主流價值,它也可以是個具有反擊力量的新希望。對我而言,這樣做為一種媒體或公共討論的資訊科技,是最有吸引力的部分。網路能不能成為一種弱勢發聲的管道?網路能不能突破資訊不發達所帶來的種種限制,促成一個更好的公民社會?

女性主義強調權力並非集中,應注意各種分散式的權力及力量,注重討論、分享、溝通等社群價值,新的科技如Web2.0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溝通與分享;部落格等平台也出現了眾聲喧嘩的情況,批露許多主流媒體不曾看見的經驗。在寫這篇心得的時候,台灣社會正好出現了繼野百合之後,被認為是大型「學運」的公民/學生運動。這場運動一開始是在網路上進行討論,用網路串連動員而組織起來的,於是有許多文章討論著網路與社會運動的關係,如「按Enter 我抗議 網路社運來了」 、「部落格、直播平台....社運工具箱」 等等,認為網路科技如Facebook、部落格、BBS、Google社群等在近年的社會運動中有重要的影響力。

在現場,我也感受到新科技使得民主討論更容易進行:街頭現場每次的提案立刻打入電腦、投影到大螢幕上讓大家表決討論;抗議活動現場網路直播,讓關心的人能看到現場,而不會被主流媒體隨意詮釋等等。在社會運動的經驗裡面,不被看見、沒有管道發聲、訊息難傳遞都是大問題,而新媒體/科技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一些這樣的問題,因此我的確抱有一些樂觀的期待,也有熱切的想要探知這些科技可能帶來訊息傳遞、組織模式的變化,是否真正可能促成一個可以溝通的公民社會。

但無論如何,科技背後仍要有完整而成熟的信念,才有可能讓科技和社會加在一起會有向上提升的力量。在本書後面提到有許多人以自己的理念與經驗出發,著手規劃具有女性主義理念的房子與社區,就提示了:參與式的規劃是重要的,使用者的經驗絕對要被慎重考慮。不論是人和建築,或是和科技系統,其相處模式都應該尋求更多對話,比如說讓更多人有充分得知資訊的權利、擁有資訊工具的權利,並和系統用平等的方式互動〈人可以改變系統的程度和系統可以改變人的程度沒有太大差異〉……資訊科技因為其「資訊」層面,有不會因為分享而貶值的特殊性,我也對它有著這樣的期望:促成平等的溝通、注重個人差異,並且有empower人的力量,讓作者所說「想像一個和平世界」有發生的機會。

2008/11 閱讀報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山沙拉 的頭像
    山沙拉

    拉唧筒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