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哇今天怎麼人那麼少?」F老師說。

某同學:「老師那我們去野餐吧!」

 

「天氣很好,那我們去曬太陽!」我提議。

老師說:「好哇,要不然我們上半堂課,下半堂課就去曬太陽,給同學換換口味。」

 

於是在冬天某一堂課,我們坐在草地上,曬太陽上課。外面風光那麼好,為什麼一定要在教室上課?我從高中就想要一堂「外景課」,卻到了大學才實現願望。

 

她是這樣的老師,我想,是我遇過最好的老師。

 

A.權威

 

「雖然是我帶妳們討論,但是我只是讀的比較多可能比較熟,但其實老師每次讀都是像新的,你們也有可能看到我沒有看到的部分,所以我們一起學習」在帶我們讀文章時,老師這樣開場。

 

我們圍成圈圈討論〈這在女性主義教育學中,是個常用的方法,因為破除了教師為主的空間設計,使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彼此〉;她幾乎不會使用「不對!」「錯!」這樣的評斷。當我們心虛的回答她的問題時,她會微笑的說:「好像不是這個意思耶。」「你講對了這個部分,不過...

 

在理想的教學中,老師和學生應該是「互為主體性」、「教學相長」,但真正的情況很難達成,因為教學被認為是知識由高處往低處流,老師和學生之間仍有位階存在。姑且不論純粹技術的教學,在以啟發意識為主的人文社會科學教學中,也少有這種「互為主體」的實踐。雖然我們其實很少可以在知識上與老師「對話」,但是老師這樣的開場,宣告了她的立場:她並不把她的權威當成權威,她和我們,距離很近。

 

B.情感

 

不安、挫折、沮喪等具體的感受,是師生同時都會感受到的,只是這些感受過去無法登上「大雅之堂」,在學術著作中討論<多元文化觀點與女性主義教育學:女性主義教師的教學實踐,游美惠>

 

「我覺得大學部的課程,應該是要以啟發你的興趣為主吧!」老師這樣說。

 

在某些課堂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受我對某樣東西的興趣,從學期初的一百點,經過教學之後,降到負分一百,我因此感受到「啟發興趣」的重要。我想,是抹煞你的興趣、或是啟發你的興趣,怎麼教學,牽涉到老師所看到的時間是一輩子〈你在教一個人〉,還是一個學期〈一個選課的名字〉。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情感之故。

 

「不要太緊張沒有關係,你考的不好,我對你的評價絕對不會比較差」F老師在考試前這樣和大家講。不只是考試,記得有次我遇到了大挫折,沒有辦法準時交報告,這對我來說是件很可怕的事,因為挫折傷心之故,我流著眼淚,很難堪的向F老師說我無法交報告了…

 

老師告訴我沒有關係,狀況每個人都會有,只要和她商量就可以了。你這次沒有寫好,老師也不會認為妳就「比較差」,因為妳有可能在這個階段,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處理。

 

你在她面前,不會因為表現而降級。我聽到的是,「老師對你永遠有希望」,這個希望給的很重要,因為她會讓你感覺很安全,讓你一輩子對這門課有正面、良好的經驗、情感。我們都有那種遭受挫敗、就討厭起那門課的經驗吧?老師傳達的態度與給我們的情感是重要的。有可能我現在對某門課一點感覺也沒有、或我也沒有甚麼好的表現,但是老師啟發了我的興趣、或讓我對這個東西留下好的印象,我有可能在我未來的某個階段,我會再回來。

 

常常發生的情況是,在一年後,上什麼課我們都忘記了,只記得老師說的某個笑話。課程內容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你要學制式的東西很多。向「誰」學才是重要的,我們要看見老師的熱忱、她對這個科目的情感、她對學生的情感…這才是啟發一個人的關鍵。就像學徒一樣,我們不僅在學手藝,也在看著老師的眼神,學習她的態度。

 

C.學生和老師的關係

 

因為社團活動的關係,F老師和我們偶爾會聚聚吃飯,就像朋友一樣;而在她的課堂學期結束前,她也會邀請班上同學一起吃飯聚聚。我們都知道非正式的連結其實是很重要的,在吃飯聊聊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激盪與思辨的機會,而且有可能產生有意義的行動,對你所學的東西有「切身」的生活實踐。和同學之間關係變熟,也有助於課堂上討論的進行。這是一種很簡單促進教學的方法,而我第一次有這樣的經驗就是在F老師的課堂上。

 

在大學的最後一年,對於教與學我有很多想說的話。不過回憶起來,我想,F老師是我遇過最好的老師。我試著對她做一點點描繪與記錄,送給大學的自己,也送給在學習這塊領域中,仍抱著希望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