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到底何故要把知識切成許多「領域」?
這大概是種暫時性的策略。因為解決問題時,不能把所有相關的事情都納入,只好先畫地自限。
「領域(terrain)一字,使我們想到學者農夫在面對其科學鄰人的侵略時,防守其知識的勢力範圍。《知識社會史》p.157」
「培根在方法論上有一句睿語:真理易從錯誤中浮現,而很難再從混亂中獲得。」《科學革命的結構》,p62
;但當專業化到某個程度以後,又必須去把那些曾經被隱藏、潛在相關的,再挖出來。
我想畫個樹來表示一個學科、或一個領域;不是很多人喜歡畫什麼知識樹嗎?在這裡,當那些樹根越分越細、越來越遠離本株、也代表越來越專業的時候,也就越容易碰到別人(別的學科)。
遇到別的學科,很容易就有了hybrid,也就是跨領域的出現了。
「人類思想的類別從不固定於任何一種明確的形式。有人不斷地創造類別、取消類別和再創造類別:它們因時因地而變遷。」---涂爾幹 ,《知識社會史》p.149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