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ontextual analysis 文本分析是社會研究中常常會使用,卻沒有教的。
文本是什麼?
「一組再現的符碼所組成的表意結構」

那些東西你覺得是文本?
報紙、書、廣告…不一定是字,MV,電影、音樂…

文本的三個層次:
Written work〈文字作品〉最傳統的定義。
Cultural work〈文化作品〉廣告、電視劇、電影、攝影、網頁…
Cultural practice〈文化實做〉有但書的,一旦他表達了某種意義,就可以是個文本。可能是建築、可能是衣著…而到此文本的意義已經被放大了,要解讀這樣層次的文本更需要脈絡的分析。

文本的三個特質:
一、文本是詮釋的、要被讀
二、文本是interrelated〈下圖〉
三、文本是社會化的socialize,受到不同的社會類屬所影響。例如我們說教育是最重要的社會化過程,而這個過程中就充滿了各種社會化所需要的文本。


              Pre-text:例如電影改編自的漫畫

Text2        text               text1:類似題材的東西;和text有某種關聯,比如說主角一樣或是編導一樣

              Post-text:例如討論評論這個文本的文本

每個文本都在一個網裡,而喜歡一個文本的人,常常會上下左右搜尋這個文本相關的東西。〈就像這個網〉

透過解讀文本,嘗試還原作者的意圖。〈例如「這篇文章中我們看到…」〉
另外一種文本的分析〈文化研究學派〉在1970年代發展起來。是理解文本的過程encoding和decoding從製碼到解碼的過程,看那個code正確或不正確、協商的、反抗的被接受。這個階段大量援引的是社會學的方法或概念。當時最重要的例子就是龐克族的興起,因為用老舊的左派概念無法分析她們,文化研究開始對只重視政治經濟的傳統開砲、也對只注意是否能讀出文本意思的開砲。對社會學和文本分析都具有意義。


〈文化迴路〉Circuit of cultural
Regulation規約:在什麼樣的條件下這個文本受到歡迎或受到抵制。譬如說某種言論被禁止。

到了1980年代,有另一個關注文本的焦點產生,由BFI英國電影學院出版的screen雜誌,注重的是文本自身。不用去管生產他的人是誰,也不管由生產到接收的過程,而是注意文本本身,全面性的理解文本。這個階段援引的是符號學。

如何脈絡化?
Contextual: con〈一起〉和text〈textile有關〉,把文本全部交織在一起,就可以是read text contextually
去看人怎麼encode 或decode,參與觀察或訪談都是一個好方法。

符號學(semiology)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架構:
符號自身
符號和符號所構成的架構

三個符號學大師:
Peirce
Saussure
Barthes巴特將符號學進一步分析到社會裡面

 Sign=signifier + signified
ex玫瑰=花+浪漫愛

巴特開始將這個運用到社會裡面,進一步研究到signified,Signified又分成隱含意和明示意,隱含意又分成metaphor和metonymy。大部分好的小說或廣告都徘徊在明示和隱含之間,讓讀者有能力解讀。

Paradigm 系譜軸
Syntagm 比鄰軸

以menu為例,凱薩莎拉和千島莎拉你要哪個?〈這個或者那個〉這是系譜軸。而比鄰軸指的是那你主菜要什麼?飲料要什麼?…〈這個和這個還有那個〉

總之前者是共時性的軸線;後者是歷時性的軸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