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科技廢水怎麼辦?─國際檢視下的台灣」座談會  
 2009.09.30@立法院群賢樓

DSCN8651.JPG  

「做高科技污染這個題目,其實非常顧人怨!」台灣環境行動網林仁慧這一句話,幾乎點明了討論「高科技污染」議題的複雜。高科技污染問題,除了牽涉法律與科技專業外,「高科技」在台灣被包裝的光鮮亮麗、代表「未來與希望」的形象,也帶來難以對抗的權力關係以及龐大的壓力。

記者會後,關心此議題的各界人士,熱情的繼續留下來討論分享。Ted Smith讚賞台灣環保團體的專業和參與,並再次強調「台灣可以成為環境上的領導者」,提示資訊公開的必要。以高科技廠商為例,政府是有權要求廠商公佈其所使用的化學物質的。由於現場恰有環保署官員與會,Ted於是詢問,環保署在transparency〈資訊公開、透明度〉做了什麼努力?

259種列管毒物

環保署毒管處科長陳淑玲回答,在網路上,259種列管毒物「全部都有公開」。另外「毒管法」(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和「資訊公開法」也把資訊可以公開到什麼程度,都寫清楚了。Ted聽到這樣的回應後,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答案:「全世界都有公開毒化物資訊啊!我想重點應該是,企業排放了什麼,有沒有全部都讓人們知道?同樣的公司在美國都有被要求資訊公開,在台灣卻沒有,這是怎麼回事?」

環保署口口聲聲所說,可以在網路上查詢的259種毒物,大概是這個「毒理資料庫」(http://flora2.epa.gov.tw/prog/database.asp)。你可以從裡面查到的,僅止於認識某種化學物質、以及它是否為列管毒物。而美國的「毒物排放清冊(Toxics Release Inventory Program)」中,則可以查到你住的地方,附近有多少的毒物排放;或者是某個企業工廠,有多少有毒物質的排放。網址:http://www.epa.gov/triexplorer/

下圖為TRI查詢頁面。詳細資料可以參考看守台灣季刊第10卷第4期《民主環境決策》。tri.bmp

時空錯置的法律

為什麼我們無法知道企業使用毒化物的資訊?黃淑英委員說,「每次我們去問這個問題,政府都以商業機密來做回應。」綠色消費者基金會方儉則痛批:「毒物不因保密就沒毒!」大家集中焦點,再問環保署一個實際的問題:「友達、華映到底排放多少有毒物質?」法律條文念的很順的環署官員,終究也是答不出來。

由此見得法律和現實環境間,有某種程度的斷裂。當前法律跟不上高科技變化的速度:「以十九世紀的標準,在規範二十一世紀的高科技」;另外又一味以「國際」作為擋箭牌,宣稱符合「國際標準、歐盟標準」,但是以光電廠為例,歐美根本沒有光電廠,符合「歐美標準」,根本只是變相承認我們「沒有標準」。

不只是一罐污染的水

座談桌上擺著一杯礦泉水瓶,裡面是昨天Ted和台灣綠色行動網夥伴們,到霄裡溪所採的水。田秋堇委員說:「我剛才很渴差點要喝,還好他們警告我,那是霄裡溪的水」水罐看來透明無色,但並不代表無害。霄裡溪污染是高科技廢水的大案例,華映、友達公司被認為應負最大責任。

究竟污染情形如何?新竹陳先生說:「不僅是植物、魚活不下去,連農民最討厭的福壽螺都死光了,這樣的水能喝嗎?」霄裡溪沿岸居民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但是污染事件爆發兩年多來,卻一直不見相關單位處理。「唯一個處理竟然是說要改排到桃園!」多年關心高科技廢水問題的林聖崇說,「你要了解他們的極限!他們就是沒有辦法處理。以前核二廠那邊我們發現祕雕魚,現在霄裡溪也有了」「如果連這個也沒辦法管,接下來中科三期、中科二林健康風險怎麼做?」

草根力量  揭開透明資訊

Ted舉出美國聖荷西的例子,當地使用殺蟲劑後,政府為了說服民眾這是無害的,還喝了少量的殺蟲劑。但嘩眾取寵畢竟不是辦法,Ted以「社區知情法案(Community Right-to-Know)」的催生歷史,鼓勵大家從草根力量做起:「如果我們要等待環保署的領導,那永遠也不會有資訊公開」。當時,他們一個個立委去說服、對公眾宣講,讓大家重視資訊公開的價值。於是才能夠成功立法,並避免「法不足以自行」的情況。

田秋堇委員承諾,會在立院快催生相關法律。最後,環保署官員在座談會接近尾聲時,才終於得到向同事詢問的答案:「目前華映使用3種有毒物質,是重鉻酸鉀、氯、磷化氫;友達使用13種,物質很接近,但因為牽涉到廠商運作無法細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