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城海邊,一輩子捕魚維生的阿伯。
問阿伯對工廠的看法,「你不擔心污染嗎?」阿伯無力的說:「擔心是擔心,不過也都老了啊,我們能怎樣呢?」望著遠方的煙囪,阿伯只能期盼工廠來了,子孫說不定有工作機會。我們說:「可是這樣,孩子就不能捕魚了呢…」阿伯好像同意的說:「對啊,沒得〈靠海〉吃,也沒得賺了。」
工廠來了,「或許」有就業機會、「可能」帶來地方發展。在這一切猜測和資訊不透明中,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阿伯見證的傷害:「魚吃到那個毒都長不大!」。
工廠可以破壞永續養活人民的土地、大海,讓農漁民子孫失業,然後再另建工廠,許諾大家的「就業機會」,鼓鼓掌,好聰明!唯一還不夠聰明的,是我們還不能吃面板,也不能吃石化產品。阿伯的子孫如果在工廠上班,他不能像阿伯一樣,出門一趟,在回家的路上拎著晚餐就可上桌的魚。
於是我想到二林的葡萄和白米、王功的蚵仔……想著想著,終究必須感謝國光石化、中科二林這兩個沿海的開發案。它們擁有令人費解的特質,足夠吸引我持續的不解和關注,把目光拉回彰化這個所在,看見短暫利益與長遠未來的拉扯。
屬於阿伯子孫那個輩份的我,只想用堅定的話語,告訴上一代的人:非永續的未來,不是我們要的。我們要的,是繼續堅持你們在這片土地海洋上的守護,找到我們可以「賺吃」,可以安居樂業的方式。讓我們這一代所面臨,矛盾的「經濟發展」泡影,在海洋的包容之中漸漸消退。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