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法鼓山三義的教育中心參加營隊。整間都沒有冷氣,但若有才奇怪,「心靜自然涼」就無處實踐了。雖說我心也不特別靜,但其實那裏是很涼的,可能與屋子的建築或位在半山坡上有關吧,晚上還有絲絲的涼意呢。
營隊開頭的內容,我很不喜歡,覺得都是一些聽過的道理,好像在教小孩子一樣?生死的哲學,做事的道理,珍惜生命......這些事情,我已經看過太多。我需要更深沉的道理,才能將我腦裡有關的東西打通,否則這些東西就像是糖霜一樣,太輕易,太膚淺了。
我並不是說這個東西膚淺,而是「知與行」之間的鴻溝確實存在。如果知道什麼就能做什麼,那麼為什麼我已經聽過了這些東西,還是沒能夠很好的活呢?答案一是我沒有「行」的技術法門,而這個東西並不是向外求的智慧,也不是能聽來的,所以再告訴我一樣的道理,我還是不知道如何將她們放在我的身體裡。答案二,則是我知道的不夠多,也就是我一開始感覺的,「向外求」的知識仍然不夠!所以我才想要聽更難、更複雜的道理。
但,我在後悔中看見了自己的懊悔,是自找麻煩。既來之,則安之。我既然沒有足夠的智慧看透營隊不是我想要的,而來報名參加,那我為何要以痛苦的心態渡過這幾天呢?法師在某天說「煩惱是會累積的,一天不整理就會越累積越多」(這是為什麼要有時間反省自己),那是因為人總以為時間是連續的,現在的我,是接續從前的我來的。但「每一秒都是新生都是不一樣的」,這是無常的道理。
我之所以會痛苦,不就是因為我懷抱著從前的自己嗎?我用了太多的知識、太多的質疑--其實也就是用從前自己學到的東西,去檢視這些聽到的道理,才會覺得「這些都學過了」。這時候我才懺悔,我不能放鬆,不能享受,只是因為我還太過於幼稚,心裡太好強而已。
知識很好,但我沒有智慧使用它,卻讓它常常讓我對信仰質疑,不管是基督教,或是佛教。
透過知識能否增長智慧?或許,但會比直接領悟智慧快嗎?我不知道。這兩個東西連接的地方在哪?暫不談論這個了,說說四月雪步道吧!有一天早晨的早禪就是去走步道。而從神雕村 (前一天所住的民宿 )走下來時,我看到了一個四月雪步道,很懊悔沒有去走,來到營隊,一聽說要走步道,以為是那個,高興的要命。「還好你沒去走」P說。
這是四月雪步道入口。
後來並沒有去那裡,走公路,到了另外一個地方。「原來是慈濟茶園!」走上去是慈濟茶園,也就是上上張照片。沒能走到四月雪,卻走了慈濟茶園也很開心,茶園很大,還有一片林子可以休息,好像有許多人在那邊運動呢!「加油加油快到囉!」沿路的老人這樣跟我們說,我看見法師赤足行走。
從步道下來之後,由於人多的緣故,倉促行走。到出口,發現自己就在四月雪步道的入口!
一開始以為要走,開心;到沒有走四月雪,走慈濟茶園,覺得也不錯;及至出來,發現原來就是從四月雪步道的另外一邊來而已,是驚訝欣喜!
出口入口同一處,因緣則是不可預知的迷宮,同一條步道而已,我卻經歷了這麼多心情的轉折。這個步道的體驗,或許也是修行的一課。
- Aug 03 Fri 2007 10:00
法鼓山-四月雪步道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