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令我感動而且振聾發聵的文章。取自http://www.u.arizona.edu/~jacovijl/Rich-Claiming%20an%20Education.doc。中文版是《島嶼邊緣》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IsleMargin/science/8.htm,孫瑞穗譯,成令方校對。我把中文和英文放在一起了。關於學習與自身和女性主義的關係,令人充滿動力。

“Claiming an Education”

by Adrienne Rich

Speech delivered at the convocation of Douglass College, 1977.

        For this convocation, I planned to separate my remarks into two parts: some thoughts

about you, the women students here, and some thoughts about us who teach in a women's college.

為了這次集會,我打算將我的講稿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關於妳們在座女學生的某些想法,另一部分則是關於在女校教書的我們的一些思考。But ultimately those two parts are indivisible. 但是基本上這兩部分 是不可分割的。 If university education means anything beyond the processing of human beings into expected roles, through credit hours, tests, and grades (and I believe that in a women's college especially it might mean much more), it implies an ethical and intellectual contract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如果大學教育意味著不只是經由學分鐘點、考試與成績〈而且我相信,特別是在女校可能意味著更大的重要性〉來使人成為被期待角色的過程的話,那麼,師生之間必然隱含著一種倫理以及知識的契約。 This contract must remain intuitive, dynamic, unwritten; but we must turn to it again and again if learning is to be reclaimed from the depersonalizing and cheapening pressures of the present-day academic scene.這種契約必須可以停留在直覺的、機動的、以及未書寫的狀態中;如果一定要從當今學院舞台中那去人性化與廉價的壓力中爭取到學習權力的話,我們就必須一再回頭談及這師生之間的契約。

The first thing I want to say to you who are students, is that you cannot afford to think of being here to receive an education: you will do much better to think of being here to claim one. 我想告訴妳們學生的第一件事情乃是,妳們負擔不起坐在這兒認為妳們是來接受(receive)教育的;如果妳認為自己在要求(claim)教育權的話,妳將會做的更好。One of the dictionary definitions of the verb "to claim" is: to take as the rightful owner; to assert in the face of possible contradiction. 要求(to claim)這個動詞在字典中的一個意思是:視作權利的擁有者;面對可能的矛盾仍堅持主張。"To receive" is to come into possession of: to act as receptacle or container for; to accept as authoritative or true. 去接受(to receive)便是意謂去擁有些什麼;作為一儲藏室或容器;把它當權威或真理去接受。The difference is that between acting and being acted-upon, and for women it can literally mea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fe and death.這種在主動(acting)與被動(be-acted-upon)之間的差異,對女人而言,可能正意謂著生與死的差異。

One of the devastating weaknesses of university learning, of the store of knowledge and opinion that has been handed down through academic training,大學教育作為一通過學院訓練來傳授知識與意見的儲藏室,其最致命的缺點便是: has been its almost total erasure of women's experience and thought from the curriculum, and its exclusion of women as members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將女人的經驗與思想幾乎完全從課程中抹殺,並且排除女人作為學院社群的一份子。Today, with increasing numbers of women students in nearly every branch of higher learning, we still see very few women in the upper levels of faculty and administration in most institutions. 今天,雖然在每一所高等教育機構中女學生人數越來越多,但在大部分機構的專職與行政高階層中仍很少看到女性。Douglass College itself is a women's college in a university administered overwhelmingly men, who in turn are answerable to the state legislature, again composed predominantly of men.道格拉斯學院本身雖為女子學院,然而仍然全面地被男人管理,而這些男人是向州議會 ─也是由男人全面控制─負責的。 But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 for you is that what you learn here, the very texts you read, the lectures you hear, the way your studies are divided into categories and fragmented one from the other但對妳而言最重要的是你在這兒所學的,妳所讀的書,妳所聽的課,妳所學習的方法皆被分割成各種範疇,彼此之間片段零碎化 -- all this reflects, to a very large degree, neither objective reality, nor an accurate picture of the past, nor a group of rigorously tested observations about human behavior. 以上種種所反應的有很大程度既非客觀的事實,也不是對過去事實正確的描述,更不是一組被有力檢證過的關於人類行為的觀察。What you can learn here (and I mean not only at Douglass but any college in any university) is how men have perceived and organized their experience, their history, their ideas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good and evil, sickness and health, etc. 在這兒,妳所能學到的〈我說的不只是道格拉斯學院,而是所有大學的學院〉是男人如何識查或組織他們的經驗、他們的歷史、他們所認知的社會關係、善與惡、疾病與健康…等等。When you read or hear about "great issues," "major texts," "the mainstream of Western thought," you are hearing about what men, above all white men, in their male subjectivity, have decided is important. 當妳讀到或聽到有關「偉大的議題」、「重要的文本」以及「西方主流思想」時,妳聆聽到的是男人,尤其是白種男人,以他們男人為主體所認為重要的東西。

Black and other minority peoples have for some time recognized that their racial and ethnic experience was not accounted for in the studies broadly labeled human: and that even the sciences can be racist.黑人與少數民族好一段時期就已知道,他們自己的種族與作為少數民族的經驗在一般被標示為人文的研究中並未被考慮進去;甚至於科學也可能是種族歧視的。 For many reasons, it has been more difficult for women to comprehend our exclusion, and to realize that even the sciences can be sexist. 有許多的原因讓我們女人更難瞭解我們為何被排除在外,以及認識到甚至科學也可能有性別歧視。For one thing, it is only within the last hundred years that higher education has grudgingly been opened up to women at all, even to white, middle-class women. 其中一個原因是直到最近一百年,高等教育才勉強的對女人開放,然而卻也只限於白種、中產階級的女人。And many of us have found ourselves poring eagerly over books with title like: 我們之中已有許多人發現,我們自己努力熟讀的一些書有如下的標題,例如:The Descent of Man: Man and His Symbols: Irrational Man: The Phenomenon of Man: 「人類〈男人〉的由來」「人〈男人〉及其象徵」「非理性的人〈男人〉」「人類〈男人〉的現象」The Future of Man: Man and the Machine: From Man to Man: May Man Prevail?「人類〈男人〉的未來」「人〈男人〉與機器」「從人〈男人〉到人〈男人〉」「人類〈男人〉可能占優勢嗎?」: Man, Science and Society: or One Dimensional Man  「人〈男人〉、科學與社會」或者「單面向的人〈男人〉」--books pretending to describe a "human" reality that does not include over one-half the human species.這些書都佯裝要去描述一個「人類」的真實,但這真實卻不包括半數的人種。

Less than a decade ago, with the rebirth of a feminist movement in this country, wom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a number of universities began to demand and set up women's studies courses不到十年前,隨著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在本國度的再生,很多大學中的女學生與女老師開始要求設立婦女研究的課程 -- to claim a women-directed education. And, despite the inevitable accusations of "unscholarly," "group therapy," "faddism," etc.,要求一個以女人為主導的教育。雖然有許多不可避免的像「不夠學術」、「集體治療」、「趕流行」等等的非難, despite backlash and budget cuts, 以及保守勢力反撲與預算被刪減的問題,woman's studies are still growing, offering to more and more women a new intellectual grasp on their lives, new understanding of our history, a fresh vision of the human experience,但婦女研究卻依然發展,並在知識上提供越來越多的女人一個新的對她們自己生命的掌握能力,對我們自己的歷史的新瞭解,一種人類經驗的新視野, and also a critical basis for evaluating what they hear and read in other courses, and in the society at large.並且也提供了一個批判性的基礎以作為她們去評估在其他課程或一般社會中所聽到以及所看到的。

But my talk is not really about women's studies, much as I believe in their scholarly, scientific, and human necessity.但是我的演說並不完全是關於婦女研究,雖然我們相信她們的學術性、科學性以及人文必要性。 While I think that any Douglass student has everything to gain by investigating and enrolling in women's studies courses,當我想到任何一位道格拉斯的學生只要經由調查或加入婦女研究就能有所收穫時, I want to suggest that there is a more essential experience that you owe yourselves, one which courses in women's studies can greatly enrich, 我想建議的是一種更必要的妳虧欠自己的經驗。這種經驗在婦女研究課程中可能被加強,but which finally depends on you in all your interactions with yourself and your world. 然而最後仍然要看你是不是能在所有你跟自己以及妳跟世界之間的互動中得到。This is the experience of taking responsibility toward yourselves. 這是一種妳對自己負責任的經驗。Our upbringing as women has so often told us that this should come second to our relationships and responsibilities to other people. We have been offered ethical models of the self-denying wife and mother;作為一個女人,我們的成長經驗不斷地告訴我們:對自己負責在其次,重要的是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以及要先對他人負責。我們被賦予的倫理典範是自我否定的妻子與母親; intellectual models of the brilliant but slapdash dilettante who never commits herself to anything the whole way, 而知識典範則是一種頭腦聰明卻輕率不求甚解,從來不願承擔任何事情的傻大姐,or the intelligent woman who denies her intelligence in order to seem more "feminine," or who sits in passive silence even when she disagrees inwardly with everything that is being said around her.或者是經常否定自己的聰明智慧只為了看起來更「女性化」一點兒的女知識份子,甚或是那種當心裡對週遭所說的一切都不同意時,只能被動而沉默的坐在那兒的女人。

Responsibility to yourself means refusing to let others do your thinking, talking, and naming for you; 對妳自己負責意謂著拒絕讓別人為妳思考、說話以及為妳命名; it means learning to respect and use your own brains and instincts; 它意謂著要學習去尊重以及善用你自己的頭腦與直覺 hence, grappling with hard work.因此,也要能緊抓住困難的工作。 It means that you do not treat your body as a commodity with which to purchase superficial intimacy or economic security;意思是說妳不能把自己的身體視為追求表面親密關係或經濟保障的商品; for our bodies to be treated as objects, our minds are in mortal danger.因為我們的身體與心靈在生活中視不可分割的,然而當我們讓我們的身體被當作物品般的對待時,我們的心靈便有致命的危險。 It means insisting that those to whom you give your friendship and love are able to respect your mind.而它也意謂著要堅持妳給予友誼以及妳所愛的人必定是能夠尊重妳的心靈的人。It means being able to say, with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借凱洛蒂‧布朗弟(Charlotte Bronte's)在《簡愛》中的話,可以這麼說: "I have an inward treasure born with me, which can keep me alive if all the extraneous delights should be withheld or offered only at a price I cannot afford to give." 「我的內心擁有與生俱來的寶貝,當我無法獲得所有外來的快樂,或者當快樂是以我付不出的代價提供時,它使我得以繼續生存。」

Responsibility to yourself means that you don't fall for shallow and easy solutions—對妳自己負責意謂著妳不流於膚淺尋求簡單的答案predigested books and ideas, weekend encounters guaranteed to change your life, 接受不須動腦筋的書籍與觀念,以為週末集會的討論就能保證改變妳的生活,taking "gut" courses instead of ones you know will challenge you, bluffing at school and life instead of doing solid work, 只選擇簡單沒有什麼內容而不選有挑戰性的課程,在學校與生活中騙吃騙喝卻不做紮實的工作,marrying early as an escape from real decisions, getting pregnant as an evasion of already existing problems.提早結婚迴避真正的決定,快快懷孕做為一種逃避面對現存問題的藉口。 It means that you refuse to sell your talents and aspirations short, simply to avoid conflict and confrontation. 對自己負責意謂著妳拒絕只為了避免衝突與矛盾而廉價販賣你的才能與抱負,And this, in turn, means resisting the forces in society which say that women should be nice, play safe, 那也意謂著要抵抗大社會的壓力,如:女人應該要很溫馴、乖乖的,have low professional expectations, drown in love and forget about work, live through others, 比較沒有專業的企圖心,喜歡耽溺於愛情而忘卻工作,依賴別人過日子,and stay in the places assigned to us. 並且應該安份地待在被指定的地方。It means that we insist on a life of meaningful work, insist that work be as meaningful as love and friendship in our lives. 對自己負責任表示我們堅持過一種有義義的工作的生活,堅持著工作就和我們生活中的愛與友情一樣地富有意義。It means, therefore, the courage to be "different"; not to be continuously available to others when we need time for ourselves and our work; 因此,對自己負責意思是說要有勇氣成為「不一樣的人」;而不是當我們需要時間來為我們自己或我們的工作努力時,卻仍要繼續把時間讓別人使用;to be able to demand of others--parents, friends, roommates, teachers, lovers, husbands, children—要能夠去要求別人─如:父母、朋友、室友、老師、愛人、丈夫、小孩─that they respect our sense of purpose and our integrity as persons.告訴他們 應該尊重我們的目的感以及作為一個人的完整性。Women everywhere are finding the courage to do this, more and more, and we are finding that courage both in our study of women in the past who possessed it, 世界各處的女人找到了這麼做的勇氣,而且越來越多,我們在我們研究的女人中找到這種勇氣。and in each other as we look to other women for comradeship, community, and challenge. 也在當我們向其它女人尋求同志愛、社群感以及挑戰時的彼此之間找到。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life lived actively, and a life of passive drifting and dispersal of energies, is an immense difference.主動積極地生活與被動地隨波逐流消耗能量地生活有相當大的差異。Once we begin to feel committed to our lives, responsible to ourselves, we can never again be satisfied with the old, passive way.一旦我們開始感覺願意承擔自己的生活,對自己負責,我們便不再對過去陳舊而被動的生活方式感到滿意了。

Now come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contract. 現在來談契約的第二部分。I believe that in a women's college you have the right to expect your faculty to take you seriously. 我相信在女子學院中妳大有權利要求妳的專業教授們對妳認真。The education of women has been a matter of debate for centuries, and old, negative attitudes about women's role, women's ability to think and take leadership, are still rife both in and outside the university.幾個世紀以來,女人受教育早已是辯論的主題了,然而,關於女人的角色以及女人思考與領導能力的主題持老就而否定的態度,至今仍盛行於大學校園內外。 Many male professors (and I don't mean only at Douglass) still feel that teaching in a women's college is a second-rate career. 許多男教授〈我並不僅僅指再道格拉斯〉仍認為在女學校教書是一種次等的職業。Many tend to eroticize their women students—to treat them as sexual objects--他們很多人將女學生情色化─將她們視為性對象─instead of demanding the best of their minds.而不要求她們在智識上做最好的表現(At Yale a legal suit [Alexander v. Yale] has been brought against the university by a group of women students demanding a stated policy against sexual advances toward female students by male professors.)〈在耶魯,有一樁法律訴訟案名是Alexander v. Yale此乃由一群女學生要求校方制定校規阻止男教授對女學生的性騷擾〉 Many teachers, both men and women, trained in the male-centered tradition,許多在男性中心的傳統中被訓練出來的老師,不分男女,are still handing the ideas and texts of that tradition on to students without teaching them to criticize its antiwoman attitudes, it's omission of women as part of the species. 至今仍然將傳統的觀念與文本傳授給學生,卻不教她們批判其中反女人以及刪除女人作為人類族群之一的態度。 Too often, all of us fail to teach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常常,我們都沒教最重要的事: which is that clear thinking, active discussion, and excellent writing are all necessary for intellectual freedom, and that these require hard work. 即清晰的思考,積極的討論以及優秀的寫作能力等對知識的自由而言皆是必要的條件,而且都需要努力下苦功才行。Sometimes, perhaps in discouragement with a culture which is both antiintellectual and antiwoman, 有時候也許我們會在同時既反知識又反女人的文化中感到挫敗,we may resign ourselves to low expectations for our students before we have given them half a chance to become more thoughtful, expressive human beings.在給她們一絲機會成為更深思熟慮、更有能力表達自己的人之前,我們可能會氣餒以致於對學生期望較低。 We need to take to heart the words of 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 a poet, a thinking woman, and a feminist,我們必須將依莉莎白‧巴瑞特‧布朗寧(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的話牢記在心,她是一位詩人,一位會思考的婦女同時也是女性主義者。who wrote in 1845 of her impatience with studies which cultivate a "passive recipiency" in the mind, 曾在一八四五年寫下她對學習培養內心「被動接受」的不耐煩,and asserted that "women want to be made to think actively: their apprehension is quicker than that of men, but their defect lies for the most part in the logical faculty and in the higher mental activities." 她堅稱「女人都希望被引導主動思考:她們理解過程比男人快,但她們的弱點大部分在邏輯能力及抽象思考活動上。」 Note that she implies a defect which can be remedied by intellectual training; not an inborn lack ability.在此段引言裡她暗示了,這些缺點可以被知識的訓練所彌補:絕非天生能力的缺乏。

I have said that the contract on the student's part involves that you demand to be taken seriously so that you can also go on taking yourself seriously. 我已經說過了,在契約中的學生部分牽涉到妳必須要求被認真對待,如此你也才能繼續認真對待自己。This means seeking out criticism, recognizing that the most affirming thing anyone can do for you is demand that you push yourself further, show you the range of what you can do.這意謂著學會批判,並且認識到任何人能為妳做最肯定的事便是要求妳自己往前跨步,表現出妳盡全力所能達到的程度。 It means rejecting attitudes of "take-it-easy," "why-be-so-serious," "why-worry-you'll-probably-get-married-anyway.也意謂著「慢慢來!」「幹嘛那麼認真!」「別擔心,反ˊ正妳遲早會結婚的!」的態度。" It means assuming your share of responsibility for what happens in the classroom,意思是你要承擔分享所有在教室發生事情的責任, because that affects the quality of your daily life here.因為在這兒它將影響妳日常生活的品質。 It means that the student sees herself engaged with her teachers in active, ongoing struggle for a real education. 也就是女學生與她的老師共同努力為一個真正〈屬於她們自己〉的教育奮鬥。But for her to do this, her teachers must be committed to belief that women's minds and experience are intrinsically valuable and indispensable to any civilization worthy the name: 但是當她這麼做時,她的老師必須要堅信女人的智慧與經驗本質上是可貴的,並且對任何一名符其實的文明而言是不可或缺的。that there is no more exhilarating and intellectually fertile place in the academic world today than a women's college –if bo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large enough numbers are trying to fulfill this contract. 因而,在現今學院中,再沒有比在女子學院中更具豐沃的智慧,更令人欣喜了─如果有足夠多的學生與老師致力實踐這個契約的話。The contract is really a pledge of mutual seriousness about women, about language, ideas, method, and values.這個契約的確是彼此認真對待以及語言、觀念、方法、價值的擔保。 It is our shared commitment toward a world in which the inborn potentialities of so many women's minds will not longer be wasted, raveled-away, paralyzed, or denied.它是我們共同分享的承諾,為了邁向一個不再浪費、扭曲、癱瘓或否定多少女人內心與生俱來的潛能世界。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氣很好 

是過年前的冬天,但很幸運的陽光耀眼。「你不覺得這很像在度假嗎?」雖然比平常的運動量多出好多倍,但是就只要這樣的專注,心裡乾淨,沒有平常的紛雜,大概就是在度假了。

漂亮

清晨五點,可以看到風景;身體開始動,則是另外一趟旅程。

我的腳和101

練習、練習、吃飯、睡覺。總是身上還有一些汗就窩在被窩裡睡,伴冷熱不均的溫度與痠痛入眠。

 房間

哇這麼青春在這邊揮汗如雨,「〈正岔〉不要憋得很難看,要記得微笑啊!」。在腳痠的時候感受時間變長的錯覺,但知道是幻覺,然後就發現原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這個樣子,一秒一秒,一、二、三、四......用身體去壓時間,或是讓時間來壓身體。

行光合作用吧,兵器們

勞動、食物與陽光,就可以生長成長了。這畫面我很喜歡:兵器說著勞動,椅子和倒過來的桌子說著休息,然後陽光把這些都凝住。向外開的門還有無邊的風景,還帶著一點未來的訊息。

感謝〈合掌〉一切:讓我體驗到些甚麼的一切。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性別政治」課堂期中閱讀報告。閱讀內容:Gayle Rubin,"The traffic in Women:Notes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ex" 〈非內容介紹〉

前言

在台灣,對於「外籍新娘」或是「新移民女性」這些名詞大概很難不熟悉。在國家與國家經濟不對等的情況下,許多經濟邊陲國家的女性透過婚姻關係,被當作商品或勞務提供者「嫁」到台灣來。在看了許多諸如「不要懷疑,請你比比看,讓你挑選滿意為止,美女身材一級棒」[1]這一類如出一轍把女人當成商品的婚友社、仲介廣告之後,很容易想到魯冰談的「交易」女人,也對於他認為應該要在不同脈絡下,對sex /gender system做政治經濟的分析有同感,於是想透過在台灣觀察到的外籍配偶現象,做一點點對交易女人的提問與補充。

何謂交易

商品化的婚姻、買賣婚姻、新娘賠償這些詞似乎有些曖昧不清,究竟什麼是魯冰說的交易呢?魯冰認為在交易女人代表的是”a social relations of a kinship system specify that men have certain rights in their female kin, and that women do not have the same rights either to themselves or to their male kin.”藉由incest taboo和強制異性戀婚配〈或性取向〉,把女人當作一種禮物送出去。如果把商品化的跨國婚姻當作交易女人的一種,那麼這些女人的親屬,似乎沒有扮演如魯冰所說,扮演那麼重要的角色。比如研究「外籍新娘」的夏曉鵑(2000)認為,商品化的跨國婚姻是因為不平等的國際分工結構中,被擠壓的男女藉由婚姻解決困境的結果[2]。在政治經濟不平等的國家關係裡,這個婚姻對女性而言,可以是一種出路〈marry up〉、或是男性滿足找不到婚配對象的解決辦法,但是並不是因為兩個團體〈比如說菲律賓和台灣〉之間的禮物交換、互惠結盟等關係。

或許這是因為商品化的婚姻太過「商品化」了?王宏仁與張書銘(2003)就把禮物交換和商品買賣做了清楚的區別:

所謂「禮物交換」是指彼此互惠信任雙方之間那種不可讓與性東西的交換,藉由人情之間的互惠交換來建立恆久的關係;而所謂的「商品交易」是藉由交換物品或買賣來建立一次性的關係。換言之,「商品交易」是一個「買賣」的體系,買賣雙方在一次性的交易後,就不再存有任何關係;但「禮物交換」則是一種贈送與回饋的體系,是一個「借貸」的體系。這些所謂不可讓與性東西的給出之後,收受者是必須歸還的,因此送禮的同時,也就創造了一個必須回禮的人情債。人們在禮物經濟體系裡真正期待的是人際關係,而不是東西的本身(Gregory, 198242-43Mauss,199065-71[3]

incest taboo和強制異性戀婚配,可能是交易女人一開始的原因。但在資本主義主宰,人和商品界線模糊的狀況下,我想「交易」的原因,除了kinship system的力量之外,也要考量不同團體間的政經關係,並且釐清「禮物交換」和「商品賣賣」的異同。

女人的意願呢?

剛好在閱讀從娼女子的研究,裡面就將從娼女子分成「做自由的」〈即自願從娼〉或「被賣掉的」[4]。而在魯冰的研究裡,一直沒有提到被交易的女人的「意願」,我覺得有點不足。因為如果是女人「自願」〈姑且不論她接受了什麼文化霸權〉進入交易體系,和「非自願的」應該是有很大的差異。就拿魯冰所說的交易的定義來講就好,如果一個女人是「自願」的,那麼就沒有「男性親屬比女性擁有更多權力」的問題了。以外籍配偶嫁來台灣的原因為例,許多人會說「希望過更好的生活」「希望幫爸爸媽媽蓋個房子」,整個交易過程當然有可能是對女性的剝削,但若不考慮意願,我們便看不見,除了男性得利之外,交易也可能是女性滿足願望的一種方式。

異性戀和交易,不一定有關係

魯冰另外用了Freud的理論,想要解釋為何sex/gender system可以一代代的複製並持續:sex/gender system把自然狀態的人分成了男女,並透過社會化使男女慾望彼此〈強制異性戀〉,因為男女可以結合成一個最小的經濟單位。不過這裡我想提出,婚姻和性取向並沒有一定的關係,比如說同志都是在異性戀家庭被養大的,或是同志也可以「假結婚」。2004年有這樣的報導:

台北報導隨著跨國婚姻的普遍,國內出現男同性戀為傳宗接代或渴望擁有自己子女而往東南亞尋找外籍配偶權充「孕母」生子的例子,並以婚姻為掩護……同志的「交易婚姻」中,男方提供外籍女子到台灣生活的機會,並讓對方衣食無虞,或來台賺錢。女方相對提供子宮生育,並讓男方有婚姻關係為保障[5]

在商品化的婚姻當中,「性取向」是個幾乎不會被提到的東西。雖然在一場商品化婚姻裡,我們還是看得到kinship system、性別角色都佔聚重要位置,比如說台灣男人有要傳宗接代的責任,是kinship system的一部分;外籍配偶應該保證處女、性格溫馴等,是對其性別角色的要求。但這個非「自由戀愛/婚配」的商品化婚姻裡,男女雙方是不是異性戀,一點關係也沒有。

因此我認為,異性戀婚配和性別氣質、異性戀生產之間是有斷裂的,強制的異性戀婚配已經有自主的力量,不需要依靠性傾向或是性別氣質來支持其存續。這個體制似乎不用讓男女慾望彼此,只要在性別分工、kinship system上做要求,強制異性戀就一定可以發生了。



[1] 廣告

[2]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與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三十九期,頁45-92

[3] 王宏仁、張書銘,2003,〈商品化的跨國婚姻市場:以台越婚姻仲介業運作為例〉,《台灣社會學》,6177-221

[4] 黃淑玲,2000〈變調的“ngasal”:婚姻、家庭、性行業與四個泰雅聚落婦女,1960-1998〉,《台灣社會學研究》,4期,頁97-144

[5] 借腹生子 同志交易婚姻 只要孩子不要媽,中時電子報,http://www.castro.com.tw/news/t041108.htm,上網日期2008/11/16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意外的和Ni成行,在一個禮拜前說好要出去走走,後來決定是花蓮,用短短的兩天時間。松園別館

下午才到花蓮,騎著腳踏車去松園別館、美崙山公園、樸石咖啡館。然後下起了雨,全身含著雨水,聽說已經好久沒有下雨了,這是我們幸運。

曬錢 

咖啡館外的樹上停著鳥,坐著看牠們好開心。而我的東西都濕了,於是聞著曼特寧香一邊曬起錢來。我最期待的是明日的日出。但是仍然下著雨。樸石放著我最近狂聽的Gymnopedie,我總覺得這首歌聽起來,就是在船上搖搖晃晃的感覺〈或許也有下雨?〉

這次住的是阿美客,也是HOSTEL,老闆人非常好,空間也很乾淨。租了兩台腳踏車,我們本想要在五點出發去七星潭看日出,但沿路仍下起大雨,料想與日出已無緣,且未到七星潭前也天亮了。

車車 

但七星潭還是好美,我們躺在沙灘上,我暗暗想著我一定要某天來這裡躺一整天。天沒有邊際海沒有邊際,身體下的礫石隨著身體的形狀改變,耳邊是浪聲。舒服的感覺也幾乎沒有邊際。〈自以為是浮屍〉

遼闊

七星潭岸上是下過雨還含著水的石頭,以及含著水的我們,冬雨的花蓮我未見過。在天更亮、太陽也出來時我們騎著自行車道回去,沿路有許多工廠看著令人心痛。

五點醒,整夜幾乎失眠的我,在回程的路上睡的透徹,睡眠裡鬱鬱仍有一些水氣。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金融風暴強烈來襲,各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面對這個自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竣的經濟不景氣,政府倉促提出因應對策,要發放829億的消費卷鼓勵消費,更提出4,000億的振興經濟特別遇算案。值此街頭巷尾熱烈討論要如何使用消費卷之際,我們可曾想過,我們的日常消費,帶來了什麼衝擊?政府要振興的經濟,如果仍是過往的「舊經濟」,那人類是否還有未來?

就讓我們從我們所買的東西,它們的一生,來思考我們所要的,究竟是什麼經濟?我們所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樣的未來?請來看看這部已經有數百萬人點閱的影片:「東西的故事」(Story of Stuff),讓美國環保人士安妮‧雷納德(Annie Leonard)來告訴我們事實的真相吧。

---引自 http://www.taiwanwatch.org.tw/sos/sos-01.htm 還有更多介紹。

看中文繁體完整版:http://www.storyofstuff.com/international/  點選「繁體」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哇今天怎麼人那麼少?」F老師說。

某同學:「老師那我們去野餐吧!」

 

「天氣很好,那我們去曬太陽!」我提議。

老師說:「好哇,要不然我們上半堂課,下半堂課就去曬太陽,給同學換換口味。」

 

於是在冬天某一堂課,我們坐在草地上,曬太陽上課。外面風光那麼好,為什麼一定要在教室上課?我從高中就想要一堂「外景課」,卻到了大學才實現願望。

 

她是這樣的老師,我想,是我遇過最好的老師。

 

A.權威

 

「雖然是我帶妳們討論,但是我只是讀的比較多可能比較熟,但其實老師每次讀都是像新的,你們也有可能看到我沒有看到的部分,所以我們一起學習」在帶我們讀文章時,老師這樣開場。

 

我們圍成圈圈討論〈這在女性主義教育學中,是個常用的方法,因為破除了教師為主的空間設計,使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彼此〉;她幾乎不會使用「不對!」「錯!」這樣的評斷。當我們心虛的回答她的問題時,她會微笑的說:「好像不是這個意思耶。」「你講對了這個部分,不過...

 

在理想的教學中,老師和學生應該是「互為主體性」、「教學相長」,但真正的情況很難達成,因為教學被認為是知識由高處往低處流,老師和學生之間仍有位階存在。姑且不論純粹技術的教學,在以啟發意識為主的人文社會科學教學中,也少有這種「互為主體」的實踐。雖然我們其實很少可以在知識上與老師「對話」,但是老師這樣的開場,宣告了她的立場:她並不把她的權威當成權威,她和我們,距離很近。

 

B.情感

 

不安、挫折、沮喪等具體的感受,是師生同時都會感受到的,只是這些感受過去無法登上「大雅之堂」,在學術著作中討論<多元文化觀點與女性主義教育學:女性主義教師的教學實踐,游美惠>

 

「我覺得大學部的課程,應該是要以啟發你的興趣為主吧!」老師這樣說。

 

在某些課堂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受我對某樣東西的興趣,從學期初的一百點,經過教學之後,降到負分一百,我因此感受到「啟發興趣」的重要。我想,是抹煞你的興趣、或是啟發你的興趣,怎麼教學,牽涉到老師所看到的時間是一輩子〈你在教一個人〉,還是一個學期〈一個選課的名字〉。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情感之故。

 

「不要太緊張沒有關係,你考的不好,我對你的評價絕對不會比較差」F老師在考試前這樣和大家講。不只是考試,記得有次我遇到了大挫折,沒有辦法準時交報告,這對我來說是件很可怕的事,因為挫折傷心之故,我流著眼淚,很難堪的向F老師說我無法交報告了…

 

老師告訴我沒有關係,狀況每個人都會有,只要和她商量就可以了。你這次沒有寫好,老師也不會認為妳就「比較差」,因為妳有可能在這個階段,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處理。

 

你在她面前,不會因為表現而降級。我聽到的是,「老師對你永遠有希望」,這個希望給的很重要,因為她會讓你感覺很安全,讓你一輩子對這門課有正面、良好的經驗、情感。我們都有那種遭受挫敗、就討厭起那門課的經驗吧?老師傳達的態度與給我們的情感是重要的。有可能我現在對某門課一點感覺也沒有、或我也沒有甚麼好的表現,但是老師啟發了我的興趣、或讓我對這個東西留下好的印象,我有可能在我未來的某個階段,我會再回來。

 

常常發生的情況是,在一年後,上什麼課我們都忘記了,只記得老師說的某個笑話。課程內容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你要學制式的東西很多。向「誰」學才是重要的,我們要看見老師的熱忱、她對這個科目的情感、她對學生的情感…這才是啟發一個人的關鍵。就像學徒一樣,我們不僅在學手藝,也在看著老師的眼神,學習她的態度。

 

C.學生和老師的關係

 

因為社團活動的關係,F老師和我們偶爾會聚聚吃飯,就像朋友一樣;而在她的課堂學期結束前,她也會邀請班上同學一起吃飯聚聚。我們都知道非正式的連結其實是很重要的,在吃飯聊聊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激盪與思辨的機會,而且有可能產生有意義的行動,對你所學的東西有「切身」的生活實踐。和同學之間關係變熟,也有助於課堂上討論的進行。這是一種很簡單促進教學的方法,而我第一次有這樣的經驗就是在F老師的課堂上。

 

在大學的最後一年,對於教與學我有很多想說的話。不過回憶起來,我想,F老師是我遇過最好的老師。我試著對她做一點點描繪與記錄,送給大學的自己,也送給在學習這塊領域中,仍抱著希望的人。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看「國際人權影展」中的<白色見證>之前,我配合主題,看了篇《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吳乃德老師寫的。轉型正義指的是「所有威權獨裁轉型至民主的新興民主國家,所共同面臨的政治和道德難題」。其中討論「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像台灣一樣對自由和生命的補償那樣不慷慨...為什麼呢?」我自己在頁面空白亂寫著:「表示我們相對剝奪感其實沒有很重,因為現在仍然很威權呀XD」

今日參加了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辦的「我以青春為你護航」中,放映《我的人權之旅》一片。放映時影片中說著:「現在台灣已經是個民主法治的國家了......」。導演陳育青〈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cwchgroup/archives/7639469.html〉在她的文章中這樣寫道:「首映尚未舉行,工作團隊中,就有好幾個人受到陳雲林來台事件波及,被警察無理逮捕、傷害...於是,在看柚子湖談天一景,媽媽自信的侃侃而談時〈註:片中劇情〉每次都要膽戰心驚手心冒汗。」如同人權工作者黃文雄所言:人權,不是一列駛向終站的火車,它可能停滯、甚至倒退。洛杉磯寬容博物館出口的牆上寫著「自由不是天賜的禮物,必須日日為其奮鬥」〈引自手冊文章<《我的人權之旅》拍攝前後>〉。

看<白色見證>中殘不忍睹的例子,看《我的人權之旅》之中小女孩描述的那些受難者。人權?自由?法治?我還在慢慢學習是什麼呢,我還要慢慢在這個社會之中,學著judge by deeds and not by words〈小王子語〉,因為我們會一直聽到課本的聲音說「這是個民主的國家...」「學生和軍人沒有自由」,可是對於真實,不管是歷史的真實或是我活著的週遭真實,我所能掌握的,仍然很有限。

不能聽、不能說、不能講!就是對人權的侵害了。聽、說、講都是很感官/外在的,我於是想到了N跟我說,她去聽李連杰演講時李連杰說:「我們追求那麼多自由,但其實最重要的是心的自由」。是啊的確很多保障是個底線,是個宣稱,彷彿是在不斷的跟外界要求什麼一樣,並不是保障了我們某種自由,我們真正就能「自由」;但我隱約的認為,外在的保障應該是達到心靈上的自由的前提吧?還滿期待能夠知道更多,類似這種社會結構與心靈的連結關係。<白色見證>裡的受難者說,「被關時是有形的監獄,出來了,卻是無形的監獄」法律上或整個社會怎麼想,會讓我們在意的生活用什麼方式運行,而自由與人權是不是一個最好的方式,或許還有待驗證,但反正沒有人說「自由、人權」一定「是什麼」或「不是什麼」,在我們「日日為其奮鬥」的過程中,就慢慢學習,也一面修改、驗證它的意思吧。文明的意思是,我們對於壓迫或不正義更加的敏感、看得更細緻,「眼睛更亮,心裡更勇敢」〈引自「大武山美麗的媽媽」歌詞〉 

關於怎麼處理傷痕,吳乃德老師也說這是個難題:

  「......而更嚴重的是,如果對正義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以前受害的一方經常會用相同的方式來迫害過去的加害者。由於南非沒有追就加害者,許多地區出現了黑人用類似過去白人對黑人所為來加諸白人的例子。」

黃碧雲在《後殖民誌》中說到一個黑人女子因為有著對種族歧視的憤怒,她說「妳媽操的,操...」......

「反反覆覆,成為生存的詰問:你想要什麼?你可以是論述的主體嗎?你如何理解你自己?你的身體,屬於你嗎?...你如何在殖民地語言、男性語言的雙重制約下,釋放自己,表達自己?你如何,重新書寫歷史,那是,她的故事,不是,他的故事?那是,軟弱者得以強壯,而不是,強者去征服的故事?你如何,不操,不強暴,而得著你作為人,應有的尊嚴?」(p22)

「女性主義從來不想做男人。從來不想操,挑,或什麼。爭取平等的社會權利,不代表就要失去自我,就要雄赳赳,聲大大」(p25)

昨日讀<Under Western Eyes>,Chandra Talpade Mohanty的作品,不斷處理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關係,提醒說解構〈第一世界的論述〉和建構〈自己的經驗與理論〉這兩個工作缺一不可。上完課後我筆記隨意寫著:

後殖民、中心或邊陲...
你走了以後我還繼續因為某種殘餘的結構而和你連結。
為了不讓你成為邊陲,我要放棄中心,放棄以我為主看見的你。

在威權和傷痕之後;在殖民之後;在苦痛之後......我們怎麼面對,怎麼述說自己、怎麼告訴孩子?

今日參加「我以青春為你護航」,其實我滿驚訝這麼沉重肅穆的話題,用了大塊桃紅色的設計。不是嗎?當我們去講它時,不妨多一點溫柔,多一點活潑和青春,受難者的石碑才不會永遠因為悲情的色調,被隔絕在世界之外。

看看這個名字,我總在猜想,是誰的青春,為誰護航?是受難者用青春換來了民主的希望,為我們護航嗎?還是我們將要用我們的青春,護他們曾經努力的航道?和歷史對談、和現在對談,我想嚴肅,偶爾悲情;或是青春,跳躍一下。因為歷史和現在仍在交流,過去不等於悲慘現在不等於解放,在悲慘與解放之間,需要更多的轉換,和彼此的擁抱。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則上,我們永遠不會完成我們預設的工作目標。因此,我們應該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是,
如何在鬥爭的時候維持生活,有時甚至要慶祝,包括如何找樂子!
Emma Goldman曾說過,「如果我不能跳舞走向革命,那就不是我的革命。」

《婦女、民族與女性主義》,p68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N7013.JPG 

新芽枯成落葉

春泥幻做花

我將等待妳,只要生命不息

2004.11.19 文學院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爾札克說:人有一種對孤獨的恐懼......一個人─不論這個人是個痲瘋病患者,還是個囚犯,無論他是個罪孽深重的人,還是個一無用處的人─所最關心的一件事便是,能有一個和他命運相同的夥伴。

Everybody needs somebody
You're not the only one
----------<November rain, guns and roses>

佛洛姆認為,「人類的這種不能自立的現象,才使人類得以發展」。人類在逐漸成長變成一個有自由的個體時,必須要忍受孤單;在她人格逐漸完整、並且越來越有力量的同時,他會失去很重要的安全感〈那種要有「和他命運相同的夥伴」的需要〉,這種自由將成為一項不能忍受的負擔。「這時便產生有力的傾向,想要逃避這種自由,屈服於某人的權威下,或與他人及世界建立某種關係,使他可以解脫不安之感。雖然這種屈服或關係會剝奪了他的自由。(p32)」

流行歌不是這樣唱嗎?「希望有人衝破疑惑帶我向前走」,放棄自己作決定,這件事情常常發生。漸冷的十一月,我花更多時間面對自己,知道自己的面貌仍然模糊。

'Cause nothin' lasts forever
And we both know hearts can change
And it's hard to hold a candle
In the cold November rain

我一面聽著november rain.感受到我多麼依賴誰、依賴什麼關係,也多麼希望自己獨立不受影響,不要因為人際關係而難過受傷。因為心那麼容易變,脆弱的自己彷彿脆弱的地方生態,一遇到外界可怕的資本主義入侵,很快就會加強原有的不平等和混亂〈有點念書念太多了只會舉無聊的例子〉。

還好guns and roses溫柔的說,「不過,沒有甚麼東西會持續到永遠的」

 **

佛洛姆用性格去說明法西斯政權之所以可以實現的原因「願意接受任何信念、和任何領袖,只要她能令人興奮,只要他能給予一種表面似乎能使人的生命有意義及有秩序的政治結構與象徵。〈源自於人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意義為何(p145)」

不要說這個年代沒有法西斯。

要怎樣可以達到獨立又不失去自由?「自發性」真實的被表現時,就能積極的過活。自發行為發生在......「當我們忽然間捕捉到大地風光的美麗時,當我們思考之際,得到一些真理時」(p147)

「現代人在幻覺下過活,他以為他知道需要什麼......其實,我們必須了解的是,知道一個人真正需要什麼,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而是件人們必須解決最困難的問題之一」(p141)

我在洗澡的時候想著被販賣的泰雅族婦女,買咖啡的時候想著生態環境與社會正義。每天有很多的agenda在我心裡競爭位置,而我也一直以為這是重要的,我將依據我自己的幻覺,去做出影響我一生的決策,我以後要做甚麼?我要不要念研究所?我要不要..?

但如果你問我,甚麼時候我真的感到全然的快樂,只有一個時刻,就是當我獨自面對大自然的時候,那是我少數能夠把眼睛往內看、並看的那麼深的時刻。我能感受到自己的快樂和滿足,但其他的決策,從未有那種「合一」的確定與感覺。

為什麼要提情感?情感重要嗎?佛洛姆認為真正的自由必須建築在「自發的愛與工作」之上,而自發的工作是要有創造過程〈籠統的說,就是不被異化的〉。但現在「感情衝動」已被視為不建全的或不平衡的,人必須把人格和情感加以分開。最接近自發的工作者,大概只有藝術家符合。

We've been through this auch a long long time
Just tryin' to kill the pain

十一月了,我掙扎的生產許多期末報告,其中不乏我認為有意義的議題。而關於「自己」
這份報告,連大綱都不知道是什麼。

Everybody needs some time...
on their own
Don't you know you need some time...all alone

我需要一些時間和我的幻覺相處。
我自己以為自己是的那首歌,要懂得隨時接受變奏、回應和刪改。
November rain在最後一兩分鐘,突然出現奇異的輕快音樂,我也奇異的笑了。

(報告仍然寫不完,但我把我自己處理到一個段落了。)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完桌球和u〈大一室友〉就躺在總圖前階梯

我側臥時不知什麼風格但綻放光亮的門

impressed 那一景就此駐紮在心上

躺著看月亮看星星,說要把天空抓破

〈那破後會看到什麼呢?〉

一台飛機,我說不知往哪的

u說是高雄。思緒跑過家鄉,未來

美好的晚上,我們短暫的青春

 

往前,看見椰林大道。

 

〈繽紛的,我感覺〉

〈焦糖巧克力布丁,鮮奶茶〉

〈體重機壞了壞了......〉

〈買了a loaf of bread〉

幸福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騎腳踏車回宿舍時看見

孤寂彷彿夜色滲透

巨大的樹和無數的樹葉因為黑暗而模糊

我如果是其中一片葉子,

我看不見,自己的位置。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formation retrieval 和document retrieval不同,document 像是承載information的容器,而information是在裡面的東西,每份文件重量不一樣。網路上比較可以做retrieval,因為在index時的窮盡性較高。〈上圖是以搜尋"basic"這個字為例〉

information retrieval和data又不同,data可以量化、可以用欄位去說明,information是有個主題的、有intellectual的部分,比如說data的問題是「有多少立委是女生?」;information的問題是「為什麼女性參政率不高?」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渴望那樣的空間並在腦中極力構築
歲月的青石上爬滿清晨的露水/
過年大紅的春聯已經褪色.
老牆磚石直直延伸到我們看不見的遠古/

                神明在午後都睡著了
                孩子趁著此時看池塘裡的游魚

自由與青春的夢啊
你們何時會從古老的遠方躡足而至?

(大搬家,發現以前的塗鴉,照張相在此留念,用節省空間的緣故把它丟掉。其他的,正不知道要不要比照辦理?
不過,朋友送的紙片卡片或娃娃則不需要理由,全部留下。)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然後他們一批批跳著舞,面對著海洋,我喜歡勞動的人,更崇拜在勞動之餘、還有時間從事肢體藝術的人。他們的身體線條、躍動的方式令人想要大力鼓掌。

在早上,我也一起受邀一起跳了舞,我非常非常喜歡,一起跳舞手拉手,感受到別人的力量,還有一整圈人拉起來、轉起來的力量。在這裡還有望鄉,跟原住民跳了兩次舞,感覺這實在是一種有益身心的運動。感受到群體的連結,展現了美感和力量,但沒有特別誰是主角;也沒有競爭的心態〈有時候,真的很不能理解某些個人的、比賽式的運動〉

呼。不會表達。總之就是喜歡嗚嗚嗚好喜歡。



當然,是因為表演需求或是他們本身就有在跳舞,我認為很不一樣。跳舞是他們文化的一環,還是逐漸脫落的文化之中,勉強被看見、被保留的一環?跳舞如果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拿來表演的感覺到底怎樣?〈就像要我表演去7-11買咖啡一樣〉

「你們平常有在跳舞嗎?」
「沒有。」〈嘿嘿,那都跳那麼漂亮是怎麼回事!!〉
「那你們平常都在幹麻?」
「很無聊啊,晚上就聚在一起聊天啊,彈吉他啊」此時一個男生手中抱著吉他撥著。
「昨天跟大人喝酒喝到兩點」D在旁邊說。

「你們都聽什麼歌啊?」
「老歌。」吉他少年很酷的回答。
「我們都學爸爸教的歌。」另外一個很合善的男生跟我解釋。是了,是他們的歌。想看看這樣的畫面,晚上一群人聊天、聚在一起,唱自己族裡的歌。

織出來的布,原住民的獵具要保存,但要怎麼保存這種社群文化,或是原住民對於土地的心靈、價值觀?活生生的〈是活的文化〉,是我們都市人可能不會存在的心靈。

而我看到的是我們......
破壞他們的土地,拿走他們的海洋,吸納他們到我們的產業裡。「飯店蓋好會優先僱用原住民」但錢是假的,土地是真的,企業會倒、經濟會垮,建設都會毀壞,只有靠土地吃飯才是過日子的永續方式。「大海就是我們的冰箱」,原住民這樣說:「以前沒得吃的時候,下海一下就有得吃了,可是現在不能下海要怎麼辦?」

鋪上水泥地,開高速公路,用我們的方式交易,用我們的方式移動。真是夠了。

吃檳榔,他們問我要不要,還跟我解釋會得口腔癌是因為外面的葉子。我笨拙的剝著,吉他少年說我幫你剝,我生澀的咬著,就像生的植物的氣味。我轉過頭去看到D的嘴巴紅紅的:「為什麼我的嘴巴沒有紅紅的?」一個小男生很快笑著說:「因為你沒有連葉子啊!」「喔那你們剛才怎叫我把葉子丟掉?」
「為你健康著想啊!」開始大家解釋著,像在跟實習生說話一樣:「你第一次吃,會頭暈」、「你吃不習慣,會XXX〈為AMIS的話,我聽不懂,意思就是會昏昏的感覺〉」然後大家開始表演昏昏的感覺,笑成一團。

留電話,拍照,然後我必須上路了,我怕天色太暗來不及回去。今天一樣住在青年旅舍裡。




↑這張照片要顯示的是我手腳不同色,腳在褲子裡,手則沒有防曬。

騎去台東市區,隨意吃了飯,我心裡一直好開心,我也想要成為黝黑陽光帥氣的原住民!!但還是怕曬傷XD,走進藥妝店,去買瓶曬後的敷劑,小姐很熱情的跟我聊天,說她也都騎腳踏車上下班、台東很多人騎腳踏車......隨意聊著,我說「火車站離市區太遠了」,小姐說是前市長炒地皮的結果。喔,三天以前的問題就此真相大白。

騎上中華大橋,看旁邊的森林公園還有冷水湖,很漂亮的樣子。

↓中華大橋上,和青年旅舍借的腳踏車



DAY3
早上巧遇同樣是G大的學生,我們聊了聊、一起去吃了早餐。住在青年旅舍真好玩。
然後等客運去火車站。早上,快要下雨的天氣,而這地方看來還是很漂亮,遇到一輛大車問我要不要搭便車?後來因為他們沒順路作罷。




下雨。火車慢慢的開,莒光號,一直往南。經過知本、太麻里、大武......都是想去慢慢走的地方。

沿途的風景還是美,緩緩向台東告別。我心裡在懷念的海洋持續發酵。





三天自己一個人的行程,此刻言語不多,因為早在旅行是和自己對話用盡。我知道我不太一樣,但又說不上來是什麼。
土地用一種深層的方式在影響你,讓你轉變,我知道花東景色美,但我從不知道它有力量讓人從心裡轉變。
〈在花東的我彷彿另一個人〉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