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
趙鼎新,2007,社會運動與革命。台北:巨流。第11章。
della Porta,Donatella and Mario Diani,2002,社會運動概論。台北:巨流。第五章。
何明修,2005,社會運動概論。台北:三民。第四章。

個人--網絡和運動參與

a.運動參與立基於已經存在的社會網絡
社會網絡的提出,質疑了「參與社會運動者都是低度社會整合的、孤立的個人」這個說法。


b.威權統治的情況下,由空間促成的網絡關係對社會參與會有深遠的影響〈cf: 市民社會中的自發性組織〉。

政治情境對組織之間網絡的影響
a.好的政治情境:容易擴張聯盟
b.不好的政治情境:關起門做自己的,找到自己的niche

毒物:
Michels, Robert,2003,寡頭統治的鐵律。天津:天津人民。第二章。
Gamson, William A.1975.The strategy of Social protest.Homewood:The Dorsey Press.第七章。

寡頭的意思:一小群人長期待在領導位置上。
造成寡頭的原因:
a.位置需要時間和技能才能勝任
b.群眾的惰性和傳統
c.工作上寡頭不會有隨時被更換的危險他才會安心。

「必須使他認識到,除非有某些突發性的特殊情況,沒有必要擔心自己可能失去職位,從而使他具有一種安全感。」p87
d,知恩圖報
「人類所特有的那種崇高的知恩圖報的情感。一個為黨的創立做出積極貢獻,歷盡坎坷,並為黨的事業嘔心瀝血的同志若是沒有被選上,那無疑太殘忍了。」p86
e.制度

「在每一屆的代表大會上,代表們拿到的選票上總是印著那些即將卸任的委員們的名字。」p84

寡頭傾向使領袖和群眾發生甚麼關係?
a.領導者結盟
「在大眾面前,那些長期在位的領袖總是會形成一個緊密的小集團」p135
b.先訴諸選民,再棄之如敝屣
c.領導者與群眾發生衝突,領導者會贏
「當領袖與大眾之間發生衝突時,只要領袖集團內部能夠保持團結,他們在衝突中總夠處於上風......數年前,在曼海姆,有組織勞工確實罷免了他們的一位領袖,但與此同時在領袖集團內部引起極端的反感,他們將工人的這一正當行為說成是一種犯罪,並很快為那位由於眾怒難犯而失去職位的領袖小心翼翼的安排了另一個職位」p.136
d.大眾起來反叛其實是新舊領導者的鬥爭,而新領導者較容易與大眾結盟
「然而,如果認為大眾起而反對他們的領袖並使後者垮台,則是大錯特錯了。推翻領袖的並非大眾,而是一部分在大眾協助下推翻了另一部份。典型的如丹東,他被羅伯斯比爾推翻,而羅伯斯比爾卻繼而被殘餘的丹東派勢力推翻。」p141

有沒有可能改變?Robert Michel認為不可能。可能反抗的人都被收編了。

「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在可預見的未來,政黨組織內部的寡頭統治將被推翻。隨著領袖日益變的不可或缺,它們的獨立性也將隨之增強。而且,領袖們所具有的影響力以及他們的職位所帶來的可靠的經濟收入,對大眾產生越來越大的吸引力,並吸引其中的優秀份子不斷進入勞工運動的特權官僚階層。」p138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utomatic indexing的步驟

把字全部列出來。
去掉重複的字還有停用字。
stemming
去掉出現頻率太少的字。
用同義字索引典conflate stems.
將剩下的字定位〈在哪個文件當中〉
計算每個字的權重

...there are pre-specified definitions of the interesting concepts in a domain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ose concept. The quadrant is called knowledge-based information retrieval.
而automatic indexing呢,
I've labelled that quadrant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retrieval because the models of retrieval on which these automatic indexing techniques are  based are statistical models.They look at the meaning of texts by looking at the statistics of word occurences in texts. 

它的好處是1)省錢;2)獨立於學科。〈可跨學科檢索〉

free text 和 controlled vocabulary的差異
首先,record的長度越長,access point 越多,就有越多的redundancy,而也越有存在spurious relationship的可能。free text會有很多的redundancy,雖然這樣access point越多,但是因為一個概念可使用的詞彙天差地遠,所以還是要有controlled vocabulary提供搜尋上的建議,要不然recall還是會很低。

例如:
對一篇文章而言,一篇文章中寫了programmed instuction和programmed learning,你只要車到一個字就找得到這個文章。
但是對一套collection而言,假設你是要找digital library的概念,文件一號用了digital library,文件二號用了web library,文件三號用了digital archive,你用digital library下去找只能摸到文件一號,因此降低了recall。

free text 有更多access point、更有及時性(more current),更有redundancy的特色,適合hot topic, special topic,and highly comprehensive topic,使用者也較為熟悉檢索用詞。

controlled vocabulary則提供更多關於「概念」的表達詞彙,詞和詞也較有階層、參見的關係。及時性低。適合broad conceptual 的檢索。

Free text records tend to be longer and thus provide more access points, will frequently include some terms more specific or more current than those in any controlled vocabulary, and will usually provide greater redundancy.

The controlled vocabulary, on the other hand, impose consistency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subject matter among documents, provides the broad “concept” term that are frequently lacking in text, and, by means of hierarchical and cross-reference structure, gives the user positive aid in identifying appropriate search terms.”( Lancaster 2003, p.270)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dexing policy

1.structureness
    

descriptive indexing:search fields, attributes
subject indexing:facetd analysis

2.exhaustivity
3.specificity

term weighting

用boolean去找東西的缺點是沒有彈性、不是全有就是全無,無法反映現實狀況;另外它也無法表達文法關係。
ex "bite and man and dog" 找出來不知道是人咬狗還是狗咬人都有可能。
當你找一個文件的時候,字詞的份量應該是不一樣的。
"not all terms are created equal."

常常出現的字代表份量重?對一個文件來說是這樣,但對一整個資料庫的文件來說就不是如此了。於是一種常用的計算weight of a term 的做法是:us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requency of occurence of term in record and the reciprocal of the frequency in the database.  
〈TF* IDF〉

The significance (weighting) of a index term to a document should reflect:  
1.Its importance in relation to a document (TF)
2.Its discrimination value in a collection (IDF)
 
 

假設下列文章中出現詞彙的頻率是

                  A    B    C
1文件        5    6    2
2文件        4    1    7
3文件        3    2    4

而A,B, C詞在整個資料庫中出現的次數為:50, 30,200

那麼在1文件中A,B,C的重量就是:
A= 5*1/50=0.1
B= 6*1/30=0.2
C= 2*2/200=0.01

“A useful index term must fulfill a dual function: on the one hand, it must be related to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so as to render the item retrievable when it is wanted (the recall function); on the other hand, a good index term also distinguishes the documents to which it is assigned from the remainder to prevent the indiscriminate retrieval of all items, whether wanted or not (the precision function)”
 (Salton 1989).

 這種TF*IDF的做法和human indexing不同,human indexing要嘛就給這個字、要嘛就不給,沒有辦法知道term在文件中的重要程度,只有「有」或「無」。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重要的indexing dimension:
Exhaustivity 窮盡性

refers to the detail with which topics or features of a document are analyzed and described.
大致上可以說是一個文件中,有多少term的程度,當你用越多的term去描述一個文件,這個文件也容易被找到(high recall),但是找到的東西不一定準確,因為有可能:

1.false association,因為是用詞去找,可能這些詞之間根本沒有文法語句上的相關,但因為都有這個詞就被找到了。
2.很minor的相關,在文件中只提到這個東西一點點,根本不是文件的主軸,但還是會被找到。

當窮盡性非常高時,雖然可以找到很多東西,有個"large retrieval  phenomenon",我們常會用「日期、作者、摘要」等去過濾排序資料,但是沒有辦法減少這樣的狀況,為何?
因為常常主題、關鍵字、標目往往duplicate each other,大家彼此抄來抄去,還是找不到想要的。

diminishing returns 
大部分的詞都用80%就可以滿足讀者需要了。如果要更有區別度,就要花更多的力氣去找更窮盡的詞。有些詞份量會比較大,而有些詞相對不重要,就算用這些不重要的詞去搜尋,滿意程度也可能較少。也就是那個圖會大致長這樣:



precision 專指性
1.thematic precision
你的詞和這個文件有多貼近。
2.operational precision
描述term本身的性質,如果這個term可以被用來描述這個文章,又可用來描述那個文章,那麼這個term的專指性就很低。
3.language precision
描述控制語言可以多精確。

在給term的時候用最精確的就好了,比如說這篇文章在講orange給term就給citrus fruit,而不用多給fruit,因為這樣會讓通則性的文章和專論的文章沒有辦法被辨別。當使用者用fruit查詢時他應該會想的是通論水果的文章,而不是專指orange的文章。

在從前的人工書面時代,有post-up這個動作,就是說把一個詞和有關的詞BT, RT等都列出來的動作,方便generic searches。而在數位時代,這個列出來的動作可免,可以在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先有個詞語詞之間的架構。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毒物:bourdieu的論攝影。The social definition of photography.

馬克思的傳統大多要講生產,然後什麼都可由此推導出,生產就是為了要消費,生產--消費--生產--消費......是一個循環。

Hanna Adrent提出新的東西:「如果生產後延遲許久才消費呢?」或,「有些東西無法進入生產--消費的循環之中呢?」符號就是一個例子,他不會進入循環之中,而且它不會被消費掉。我們現在常常使用符號來證成自己和証成與別人的關係。

階級的形成,是因為大家共享了某種符號。這裡重要的事情是我們找到另外一個象限,是對階級形成有重要的影響。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dexing and abstracting上課筆記

representation 
來個好可怕的字,背了很重的社會學意涵。不過在這裡只有要用到很簡單的意思,是one thing stands for another之意。

索引與摘要就是一種representation,也是將散落的不同文件聚集起來的方式。
"The main purpose of indexing and abstracting is to construct representations of published items in a form suitable for inclusion in some type of database”(Lancaster,2003)

紅綠燈也是一種representation,代表了紅燈停綠燈行闖紅燈被罰,不闖才是好國民等等複雜的訊息。
「小綠人」是臺北交通號誌的一大特色。 圖片來源:http://www.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ro?page=469598b6

在一個資料庫裡面的物件,可以分成三種描述、representation的方式:1.descriptive catalogue,像是圖書館的描述編目資料,記載書名、作者;2.indexing,處理關於這個物件的主題,可能是用一些控制的語彙。常見的分類語彙有:書目分類架構,如杜威十進位法;主題標目;還有索引典。 3.abstracting,摘要這個物件的內容。

subject indexing的過程包含了從一個文件中挑出適合的term,這需要經過concept analysis和translation.後者是conversion of the conceptual analysis of a document into a particularly set of terms.前者則困難了,每個人對於一個東西「關於什麼」的定義可能天差地遠。"of-ness"比較簡單,我們可以判斷比如說一幅畫是of 狗,但它可能是about a abstract concept,比如說正義。


給一個物件一個term就是在提供這個物件的access point.〈就像你要給文章下關鍵字,關鍵字就是access point〉access point越多,這個文件就越容易被找到,文件越長的話,access point越多,也當然越容易被找到。

*
我們怎麼幫作品、書......分類?
可以分成physical/intellectual部分,也就是descriptive/subject 的不同啦,書或作品因為有這個subject的部分較為抽象,使它比其他東西難分類。另外,對於某個主題〈你想要找的某個東西〉查詢的時候,不可能得到「全部的東西」,也就是說recall絕對不完整。

在進行information retrieval的時候,當然就是要盡可能找到有用的東西、並且盡可能避開無用的東西。
recall 是找到useful item 的能力;而precision則是避開無用item的能力,這兩個東西可當做評估一個資料庫搜尋表現的指標。

文件和文件、資料和資料連結的方式有很多;是有機的。好像在過河一樣,河中有許多石頭可以踩,關連的方式很多,你可以跳跳跳,或是一步一步走。

譬如一篇文章,我們可以看摘要、看引用文獻、或是看共同作者這些連結點,依此都可以找到類似主題的文章。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周的主題是「社會運動與個人生命歷程」,看了兩部影片,《貢寮,你好嗎?》和《卯上麥當勞》



「你好嗎?阿源?」《貢寮》那部片中一直出現這一句話,讓我很好奇:它到底是誰?影片中間會慢慢帶出,是個參與抗爭但是因為意外出車禍,卻被不公正的判了殺人罪,坐牢十幾年的人。因為導演的聲音很親切,我自己胡思亂想,想說他到最後會不會跳出來,說阿源是他爸爸等等。〈結果沒有啦〉

但是,「你好嗎,貢寮〈阿源〉」這個地方,這個事件和一個人名被擺在相同的位置,也就是說,這個事件其實可以用一個人來當作指標和代表。阿源是當地的精神支柱,在抗爭的人歷經這麼多官話的砲轟,仍不會忘記聲援阿源。

個人小小的生命不等於一個社會運動,但一個重要的人,在一個運動裡面一定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什麼樣的人在做甚麼樣的社會運動,對於推廣某議題、提高組織能見度一定很重要,因為不了解的人不一定會對議題有興趣,可是你若是個不錯的人將來可能跟他變成不錯的朋友,你們偶爾可能有機會,就可以一起聊這個事情了。and如果運動者形象很差,沒禮貌又不守時〈我亂講的〉,很難博取別人信任,也很難講你在做的議題了。沒錯,人不等於議題或組織,但是有多少人可以分辨其不同、或忽視這中間的關連?

其實回想起來就很慚愧,因為我覺得以前在跟別人講議題的時候,我的態度都太過尖銳了,而現在知道也瞭解這樣的壞處,以後當盡量做個更謙虛的人。

上課討論了運動和個人生命的一些事情,如:
一、運動者為什麼可以撐這麼久?

運動者有堅持的信念、或一路上遇到的小小幫助。就像旅行吧!雖然有點累了,但轉角的一個驚喜就足以支撐你再走一下。
另外,運動者有進入運動後的人際關係網絡,或許可以彼此支持。和裡面的人也會都是好朋友〈或至少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抽離的成本也很高。

二、因為運動參與,運動者的家庭生活有什麼改變?

當然不管家人支持或不支持,都會很辛苦。〈這...有點冗了〉例如《卯上麥當勞》其中一個運動者的小孩就沒被照顧。而最難過的是,一開始那位運動者Dave還說他看到麥當勞入侵到他生活的每個地方,包括兒子期待的一個活動當中時,更激起了他要對抗麥當勞的決心。但最後越走越複雜,涉入越來越深,到他沒有時間裡他兒子時,這個矛盾變得越清楚。

三、運動參與的成本。

mu說的,運動者因為從事低薪和長工時的工作,常常都要剝削自己來反對被剝削〈喔我好喜歡這句話呀!〉而且還要跟運動交纏在一起,《卯上麥當勞》的Helen說她做夢都夢到麥當勞,太可怕了!《貢寮,你好嗎?》當中的阿源則因此冤枉的坐了十幾年牢。

四、運動參與、運動者的多面向學習。

因為做運動要會很多事情,對媒體說話、做文宣、記錄......,這些事情非常多面向,也很有挑戰性,所以每個人都在其中成長,變成社運超人

五、因為參與運動和世界的關係改變。

參與運動的人往往會有「震撼教育」、價值觀的大轉變,或是看世界的新眼光。「你好像很難再回去當一個正常人」,總之,就是會開了社運之眼

那麼,不再參與運動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不再參與,指的有可能是,1)轉入其它公領域   2)轉入私領域

再來,這原因可能有:
一、生活壓力〈就是上述所說的成本〉
二、理念和運動方向不合

但是,老師舉了一個summer freedom社運人士後續的追蹤調查說明,只要參加過社運被埋下了種子,其實很容易又繼續在這個領域活動。看到有人不公平的被對待,都會再度站出來。

*
我則覺得既然社會運動開眼了就終身受用,那麼就應該及早開始,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像麥當勞一樣誘拐兒童〈影片中說麥當勞知道人的口味在童年就大致固定了,所以麥當勞大力攻占兒童市場,讓他們喜歡習慣麥當勞〉,我們要從小就讓小孩子去上社會運動的summer camp ,多麼歡樂啊。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也是從別人的網誌上看到「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廠」,星期天早上就預定搭校車過去,在那邊喝茶讀書迎接期中考。

製茶場的導覽 http://design.view.org.tw/stu318/5_1.html

原想要到中研院再坐車,沒想到假日台大到中研院的車子不開〈整個就是沒做好調查〉,於是只好坐車到捷運昆陽站,再轉搭小五公車。一下捷運站,看到半小時至一小時才有一班的小五出現,馬上衝過去...
「要在對面搭喔!」司機指示,這個小五公車的站牌要在昆陽站出口的對面等,找了一下才知道,是在過天橋的另一邊喔!比較不好找,我和n緊張了一下以為小五公車呼攏我們咧。

有小五的站牌。〈小五好像什麼人的綽號〉


來南港一趟只去泡茶當然太過於頹廢〈浪費〉,於是找到附近的更寮古道,一定要去爬一下的啊!登山口在「舊庄二站」下車的樣子,我和n在搖擺的公車上告訴司機,司機人非常好的把我們放在登山口前:「往那邊喔!」還告訴我們進去的地方。

                                                                       
                         銘  謝  小  五  司  機                       

一邊走入登山口一邊感謝不絕口,「怎麼這麼sweet啊!」雖然後來知道小五在山區隨招隨停,但仍舊非常感動。


更寮古道一路上比較少蔭,剛好是個好天氣因此感覺比較熱。遇到一個常來爬山的伯伯說:「可以走到深坑喔!」「要走多久呢?」一時興奮又忘記自己身負重書要念,想要走過去吃豆腐。「兩個小時吧!」我躍躍欲試,冷靜的N把我拉回來,「要念書啦!」





結果下來的時候竟然走錯路了,我們走了一段山路,自以為要往茶葉示範場走去,還好有問路,才知道自己走錯了。低落的走下山,希望有善心人士讓我們搭便車,也想到同學ga說的笑話:某次他們車子壞掉停在路邊,和來往的車子舉起大拇指,要搭便車的意思,結果看到一個司機也跟他們比大拇指,很棒喔很棒的意思,然後開走了。〈留在原地的人此時落葉吹過,蕭瑟。〉

好不容易看到一輛車,我們攔了要問路:「這樣走嗎?」然後再加一句,「那請問可以載我們嗎?」

聽爸媽說,他們某次在山上也是迷路了就搭便車下來,但是現在很多人大概都不願意讓人家搭便車了,「也會怕吧」。我們招呼的這輛是卡車,後面載貨的那種,心想這樣沒有和駕駛坐在同一個車廂裡,人家應該會比較願意吧?

好啊。大哥很爽朗,我們開心的爬上卡車。風在臉上爬,捲進笑容裡。
〈善心的背影啊!〉


下車後我們繼續等小五,預計到小五的終點站,也是我們的終點站:茶葉製造示範場。




特地選了有狗在一旁的隔間。

我和N兩個人占據這一間,有一整套的茶具和兩罐茶葉。雖說喝不出來茶如何,但是疲累的身軀加上窗外的風景,躺平的我只對此讚不絕口。

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什麼是美食?

吃美食的方法並不是比較與尋找美食餐廳。最好的方法就是當我極累、極餓時,所有簡單的東西都是最棒的。那個時候,真正能夠品嘗到每個食物分子的味道。

不至於晴雯病在床邊時說的「那就是茶了」。而是在我若是嬌貴而且被養壞,任何山珍海味都不是滋味時,我想最好的辦法並不是再去追求,而是退步欣賞。

那天走步道下來沒有東西吃,從以上道理,我身上僅有的木材麵包就這樣給我最大的滿足。而至此喝茶,也同樣干美無比。


如願讀完一本書,製茶廠後面也有漂亮的木頭步道可走,約十幾分鐘就可走完。


又到了搭車的時候了,我們在站牌下晃來晃去,看鳥聽鳥叫,後來發現我們看錯時間了,下班車幾乎還要四十分鐘才會來,於是我們默默的一路走下去。

想要搭便車的心情又出現了,n說他大概對每台車都流露「拜託載我吧!」的表情。
「你們要下山嗎?」
「我們載你們下去!」
一台小小的車,後座還做了媽媽和兩個孩子,我並沒有看到多的座位,但他們擠出來讓我們上車了。

蜿蜒的山路上,我們稍微聊了他們來的地方和她們的事。是個家庭,小孩子眼睛直直的看著我們:
「你猜我是什麼班的?」
「你們好笨!」〈媽媽解釋了我們等不到車子,用走路的原因〉惹得我哈哈大笑。

非常非常非常感動與開心,今天一天搭了兩次便車。我們希望以後若有機會,一定要讓別人搭便車。
人與人的關係阡陌綜橫,我們來往交通流動,不就為了這一點點重疊的可能?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毒物:《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

複製是什麼?
第一種複製叫做copy,是有原稿,並且可以區分出原稿的東西。
第二種叫做duplicate,大概可以舉複製羊做例子,分不出誰是真的叫duplicate。

解讀文章最重要的兩點就是:理解馬克斯、法西斯和共產主義的脈絡。

在講一個政治美學化 / 美學政治化的事情,和馬克斯對話。談資產階級的美感經驗是如何瓦解的、而義術品本身有其獨一無二的特性,又如何和機械有關?

mass大眾,是很重要的條件,因為大眾沒反應、很難推動,每個人都有意見,但沒辦法行動。
【受之影響的Susan Sontag認為,所有行動背後的論述都太少了,讓你行動的原因大都建立在一種「神經的觸發」之上。】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店小獅頭山,又稱小獅山〈不是山獅XD〉。

捷運「新店市公所」站下車,從2號出口左轉一直走,遇到「檳榔街」時左轉入,會經過「檳榔市場」,然後出來遇到「中興路」往右轉,過街之後會有一個並沒有很明顯的登山口,在這個站牌後。


一上山就開心,驚訝的發現迎面而來的每個山友都熱情的打招呼。
「早!」笑容或點頭,或
「早安!」爽朗的微笑,或......
「妹妹早啊!」宏亮的招呼。

我於是懂得傳遞了,在遇到下一個人時在第一時間說出早安。多麼美好的習慣,讓我對小獅山印象大好。帶著這樣的開心獨自一人開始享受與小獅山的早晨。



這裡岔路很多,指標沒有很清楚,我開始隨處亂走。只有我一個人,聽得到各種風與樹葉掉落的聲音,我盡量放輕我的腳步聲,免的打擾原有的寧靜。

一個人隨處亂走的個性開始撒野,看到哪裡有路就興之所至的走過去。心想反正有帶水、也剛吃飽,跟著步道走一定不會迷路,於是也忘記來時路,也沒有目標的走。



小獅山步道好像正在施工中。我走到了梅花獅子亭,遇到一位大姊和我聊了頗久。
「啊你好乖啊,還會來爬山」,大姊聽到我喜歡走走,告訴我她年輕時的經歷,那一座山從哪裡走到哪裡等等。
「你就看報紙,看人家登要去哪裡爬山的〈訊息〉,你就去跟嘛,人多比較好。」大姊說自己一個人走比較不知道路啦,人多才能走得遠,指著某條路說可以通到政大「不過你沒有人帶就不知道路啦!」

聊了一下她和山的故事,繼續往她說的最高點走去。「盡量每天都來走啦,當作買菜。」大姊說,她今年已經六十幾了,我以為才四十幾,運動常保青春。


從梅花獅子亭後面一條路下去,「往左邊走」,就會到最高點了。




我發現山上有很多山友們自己搭建的設施,諸如亭子,或是盪鞦韆、運動器材等。突然才想到好像很久沒看過這樣的東西了,若是去爬台北市的登山步道,大都經過良好的規畫,山友們自己做的各種設施不會出現。

這也是一種珍貴的技術,我常常都在想,哇,那涼亭是怎麼搭的!

還看得到山友們的努力和合作,是因為這樣,才會在早上聽到那麼多「早安」嗎?
〈山頂的平台上掛著國旗↓〉



到了亭子了,應該是最高點吧?
還好有帶外套,風吹得好冷,我看了一會書就下去了。


從另外一條路下去,旁邊是兩間學校,出口是「能仁高商」。


面對上面那個門左邊這個小縫,一直往前走,就可以到新店捷運站了。

還來得及回去吃午餐,我進捷運站前望回小獅山的方向,
早安啊小獅山。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會運動的課要介紹一個團體,在星期天一大早我和mu搭火車、轉了兩次客運終於來到北埔做訪談。這途中錯過了兩三班車,我們不太會搭乘客運......還是,我們客運的資訊其實,並不清楚?

熟識的當地人自己知道怎麼搭乘,陌生的外地人就需要愛講話愛問問題,才不會坐在那邊傻傻的等,吃著遠足要用的多力多滋。記得之前看了公視介紹的台灣公車或客運的問題,說經費不足所以許多地方都會停掉等等,非常傷心。

我還是滿喜歡這些的:一台車晃呀晃的,在等車時和朋友聊天聽著奇怪廣告的廣播、等車的阿公阿媽們......


意外的收穫,因錯過車因此想說那來覓食吧。我們在竹東吃了特別的粄條蛋餅和韭菜盒,十分滿足。


今天的目的要訪問北埔大隘社的幹部,一下車受訪者就很熱情的請小朋友來接我們。
「妳們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啊?」「喔...一個穿黑色、一個穿灰色!」我們笨笨的走向受訪者的所在,原來他們在排戲,為的是四月五月桐花季的演出,受訪者一會兒跟我們聊,一會兒又去指揮,十分忙碌。


中午又被招待了一碗戲團們的午餐,真是盛情充滿。

大隘社在民國86年成立,當初是因為一群爸爸媽媽閒聊時,覺得小孩子下課都沒地方去,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大家就找個地方,來開個班、輔導青少年或學生功課,漸漸這個組織就開始了它們在地方的文化工作。

91年,這裡有了全台第一個外籍配偶的生活適應班,到現在都持續在辦,那天看到的戲裡,就有許多外籍配偶的參與。這裡也是全台外籍配偶比例第二高之處。而各種班級都會用本地的老師。

北埔是完整而且歷史悠久的客家庄,推廣文化、在地文化是大隘社的主旨。它們曾經有辦過社刊、報紙,是北埔唯一的地方社團。大隘社從一開始就沒有經費,都是大家自掏腰包或是熱情贊助,直到最近一兩年這些議題較受重視,才開始有一點點的經費。

【大隘社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beipu-hakka/

然後我們去喝了擂茶,並在北埔的觀光街上繞來繞去,吃吃菜包,看來看去。




結果當我們吃完很飽的擂茶之後,竟然找不到大隘社的辦公室,打電話問曾經來過的組員,我們又開始晃來晃去。
去一個地方沒走步道,彷彿沒來一樣;何況我們來到北埔,沒走步道也沒去看古蹟。在同樣的路上倒是晃了許久,過了約一小時後我們找到了,而它就在我們喝擂茶店的正對面。最想要的東西就在眼前、看不到就是看不到,這大道理真是無所不在。




參觀了他們社辦,社員們熱情招呼我們自己進去看,他們還有事情得忙。我們進去很深的房子,沒有燈,午後的陽光留在老建築裡面,雜亂、木製品、花葉、剝落的油漆、舊的磁磚、曲折的空間......一切我愛的組合。



舊房子是一間社區營造組織的辦公室,坐在拼裝的桌子前看著整櫃的書和檔案,心裡感到羨慕也感覺幸福。

出去時他們正在做演戲的道具,有棵油桐花樹。


「因為以前日據時代啊,以為賣給日本人很好賺,但是其實日本人要的是梧桐。
日本人嫁女兒,都要用梧桐做〈什麼,忘記了〉...啊我們就種成油桐,結果現在山上都滿山的油桐啊,五月雪有沒有。因為客家人都住在這樣的地方,所以桐花就開始變成客家的代表......」其中之一的受訪者這樣告訴我。

當然我還想知道更多,桐花和客家文化的故事。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Apr 12 Sat 2008 15:44
  • 畫樹

2006/11/05日記

早醒,做了一下醒身體的動作,又是一個好天氣,我收拾東西準備出去畫樹。本週是台灣肖楠和龍柏。

吃完早餐,開始徒步尋找在行政大樓附近的台灣肖楠。不自覺的走到農學院,是假日寧靜的氣氛帶領著我走的,我一路聽著鳥叫、蟲鳴,像是要把一切完全吸入一樣。在正對行政大樓門口的左邊終於看見台灣肖楠的牌子,我過去和它打招呼,附近有人在練氣功,我坐在一旁,一邊看他們哈拉練氣功,一邊畫著。

走進台灣肖楠時要看樹枝的樣子,看到松鼠在地上握著東西吃。我和它對看,一下子又發現,旁邊又有一隻。於是心中地圖裡的行政大樓附近,好像突然添加了可愛的眼睛、靈活的身軀。

*
再來,蹲在土木系前面畫龍柏。今天是個假日,之前我也是想像自己這樣的畫著樹的。現在的場景自從前的預想飛入。龍柏,則不動。

就想去圖書館看看圖鑑什麼的,後來去多媒體看了郭城孟講台大的校園植物。「從地質的、生態的、人文的角度去看植物,而不是只有名字而已」還算精彩。

做為一個南進的熱帶研究基地,日本人在台種棕櫚科的很多,熱帶的植物很多;撤退來台的人則種了龍柏,這種樹是種在帝王的宮殿庭園的,黃河流域,耐乾旱的植物。

兩旁的杜鵑為什麼那麼漂亮?因為台北的氣候。杜鵑是屬於比較溫帶的植物,在台大就會開的比其他中南部學校中的杜鵑好,所以有杜鵑花節。

操場以前是沼澤地、台北以前的氣溫是玉山的氣溫......

生物和歷史或時間這種東西真的很難分割。
如果用騎車的,就比較難去看到什麼;用走的,或許可以看到一棵樹的樣子;站著,可以看清楚他的枝條;而如果你要看到一片葉子落下、看到花被風吹動,就要站一更久了。

郭城孟提醒傅鐘的意義,說要思考三小時。我剛好在看《時間地圖》,想著校園是否可以有一種校園自己的時間。想著時間這些事。

從前唯一感到時間感變化是跑步的時候,現在則新增在靜修的時候、感覺身體的時候。
而且念頭會一面起,我追溯其來源,內在的小宇宙開始變的可以學習可以相處 〈雖然我真正花的時間並不多〉我一面看著,打了瞌睡之後開始坐起來,按照《正念瑜珈》裡說的,感覺身體的重量與平衡。才幾秒就有強烈的氣感在體內,然後我讓他開始晃動,前後,還有繞圈,多半是有形狀的。身體各個地方都出現刺麻感。〈剛開始主要在胸腹,後來移上來一些〉讓它到自然結束,大約五分鐘吧?

坐著開始慾望又一陣陣襲來,想去逛台灣的店,想去植物園,想要去吃東西,想要看漫畫,想要做作業,想要看圖鑑。
一波來一波平,會不會如此持續?

長念此身非我有。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期中考大爆炸,但是缺氧。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想要去爬山。約了Gin和N去聽說離學校很近的福州山公園。早上雖然下雨,但是慶幸雨終究歇了,我們騎了十幾分鐘就到了這裡。

踏著散亂的木階梯一步步踏上去,睡眠不足的頭仍然微微陣痛但是很開心。我已經想到,大約在2006年時,我從富陽生態公園那邊往上爬,也曾爬到這個叫做福州山公園的地方。

照片中照了很多階梯,好像是在辨認山中可以行走的軌跡。走在階梯上我想,用「爬山」似乎不太適當,這麼樣完善的步道,就幾乎是馬路的延伸,只是旁邊多了小花小草,或是蟾蜍蜈蚣,應該說成「走山」吧。

〈這樣也很開心?〉

爬到這可以瞭望城市的平台,Gin和我都覺得這很像google earth,所有的房子都是一格格一個個畫素......

2006年時我也在同樣地方拍照,天氣相差極多。



那時候我騎腳踏車道麟光站附近,獨自一人走著山享受假日上午。陽光艷而且刺,我在上樹木學,喜歡照樹的樣子。





我們三個在涼亭小歇了一下,回家時N一路編著「台灣民間傳奇」,內容是我們剛才遇到的癩蛤蟆、毛毛蟲和馬陸......

一、台灣民間傳奇台北篇,福州山系列。癩蛤蟆的故事
福州山的癩蛤蟆一直都在跳上階梯,他們的夢想就是跳上山頂,傳說跳上山頂就可以成為金蛤蟆。但是總是還沒跳到山頂就死了;所以他們就交由小孩繼續往上跳,希望有一天終能達成夢想......
有一天有個拿個紅色雨傘的人〈Gin〉,從某隻癩蛤蟆屁股後戳了一下,癩蛤蟆竟然就跳到山頂了。從此這個人被稱為「摸屁屁助跳神」,他的特徵就是拿了一支紅色的傘。

二、台灣民間傳奇台北篇,福州山系列。馬陸的故事
有個人有天去爬福州山結果就沒有回來。原來,涼亭中的馬陸會吃人......
〈故事會不會太短〉

〈我負責配樂〉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續上篇〉對Olson的批評:
1.理性〈到底什麼叫做理性啊!〉他的理性太狹隘。
2.過度強調經濟及利益誘因。
3.忽略社會脈絡
4.「團體越大、任何人為......」(p56)這是假設公共財是定量的,但有些公共財並不會因為人多而稀釋。

閱讀範圍:Charles Tilly.Social Movement.Ch1, 西德尼塔羅《運動中的力量》p1-35

「什麼是社會運動?」
Tilly:contentious politics「異議政治」(p7),包含三個元素:(1)campaign:有針對的權威當局和集體claim
(2)social movement repertoire (3)WUNC

社會運動代表的是a particular,connected, evolving, historical set of political interactions and practice.是campaign, repertoire, 和WUNC的特殊組合。

Tarrow:有共同目標為基礎的團體挑戰、且不斷互動(p6)

「社會運動的時間地點和特色」
Tilly:開始在18th的西歐和北美出現
Tarrow:
當政治機遇(political opportunities)和限制的模式變化時,人們就會投入鬥爭政治,並隨即通過有策略的採用集體行動手法,創造新機遇,讓其他人在擴大的鬥爭週期中加以使用。(p26)

鬥爭政治的產生,是在政治機遇擴展時,在它們顯示了聯盟的潛在可能時,以及他們揭示了對手的脆弱時。一旦鬥爭觸動了它所根植的社會網絡和連繫結構,產生能持續與強大對手鬥爭的集體行動框架和有支持力的認同,鬥爭就明確轉換為社會運動。
*政治機遇:強調群體外部的資源,國家結構和政治分裂都創造了相對穩定的機遇。
*政治限制:如鎮壓。

人們並不只是簡單的「集體的行動」。她們請


之前討論社會運動的人怎麼討論?
1.集體行為理論 collective behavior
把人的抗議當成社會失序的一個結果、一個暫時性的現象,這個學派觀察的現象是法西斯/史達林
2.資源動員論 resource mobilization 
抗議會出現是因為我們抗議的資源變多了
3.文化/認同論 framing
能使用不同的論述資源
4.政治過程/資源動員論 political opportunities
政治機會其實包含了資源動員論和文化認同論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問人為什麼反抗,同時也要問:人為什麼不反抗?」

閱讀範圍:Barrington Moore 的 Injustice p49-50, p64-80, p81-89. p92-103
不反抗的機制〈這篇文章中提到的〉:
1.fragmentation 囚徒背景異質,統治者用此分化
2.solidarity 團結在一起監視彼此
3.atomization 原子化,剝奪個人和社會的連結、穿制服讓每個人變的一樣
4.co-option 收編、拉攏

其它不反抗的理由:
1.過渡〈令人討厭的事情一下子就過了〉
2.讓別人去做〈搭便車〉

人為什麼反抗?>>>>> Moral outrage
Moore的觀點:人內在有一種sense of justice,當這被violated時,人產生moral outrage,然後人才會反抗。

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有一種契約,解釋了1)如何統治是合理的  2)Division of Labor  3)Distribution of goods 財貨之分配,這個社會契約被破壞時,就是被統治者反抗的時候。

破解不反抗的機制:
1.fragmentation   ----  重新界定敵友關係
2.solidarity   ----  去除對異議者的敵意
3.atomization   ----  社會支持〈儘管一個也好〉
4.co-option   ----  發展新的認同、質疑統治者〈在這裡比較間接〉

閱讀範圍:《共產黨宣言》第一部分、《集體行動的邏輯》1-2章、第四章第二、三節

一、人為什麼反抗?馬克斯的解釋:
1.被剝削
2.產生集體意識〈生活條件越趨一致〉 
3.挑戰統治階級的統治正當性
4.教育〈政治教育〉

二、人為什麼不反抗?Olson的解釋:
1.團體越大,個人投入的動機越小 ex.分散責任
2.公共財沒有辦法排除其他人的使用
3.在大團體中社會誘因低
4.寡占的團體中,即使一個單元〈團體、個人〉也可能願意去創造公共財
5.缺乏公共意識
6.缺乏個人誘因  ----解決方法:創造選擇性誘因〈不一定是經濟性的,也可能是社會性的;不一定是正面或負面的如不一定是獎勵或懲罰〉

馬克斯和Olson的爭論點:
一、團體大小對於反抗力量的影響。前者認為團體大行動大、後者認為團體大行動小。
二、二者都認為人是理性的,但對於理性的人如何行動則解釋不同。


山沙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